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童年逃学记的经典散文家乡位于洞庭湖平原的深处,站在从小瓦房旁静静流过的小河的大提上,人们目光可以瞬间抵达数十公里远的天边。放眼望去四周平坦如砥,视野间找不到哪怕是几十米甚至是十来米高的土疙瘩。人工开凿的沟渠和边上的绿树星罗棋布,把大地划成很大大小小的方块。每年开春时节,大地即刻从并未来得及酣睡的冬梦中醒来了。树林里,秃枝上冒出来颗颗嫩黄的叶牙儿,平整的稻田里各种绿草已经开始急速地生长,大有一夜之间要盖遍整个田野之势。几十亩乃至上百亩连成一片的苎麻地里陆续拔节的小草稀疏地散布着,几场春雨又让它们很快连成一小块一小块,既而又渐渐浓密地青绿成了一大片。随着春意渐浓,阳光也愈来愈灿烂。田野中的油菜花越开越旺,在诺大的绿地毯间镶上片片耀眼的金黄。那花儿随风飘散的芳香引来了一群群蜜蜂,只见它们轻快地扇动着双翅在黄花丛中飞来飞去,不时发出翁翁嘤嘤的喧闹声。明媚的阳光下,孩子们也因脱去了厚厚的冬衣而欢快地在油菜花丛中穿来跑去。一个个尽情地翻滚、跳跃、奔跑,把一串串银铃撒落在那黄灿灿的花丛中。可油菜丛中的故事也并不尽是欢娱……那时我还在家乡的村小上学,由于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如方块的田野正中间,四周都是水田和庄稼地,所以我们每天去上学都要从一片油菜地里经过。幼稚的孩童不免过于活泼好动,走路的时候总是蹦蹦跳跳,逗逗打打。我们从某户农家的油菜地里经过时,常常边走边用手扯扯路旁的油菜叶,或是用一根小枝条抽打几下油菜花。小孩子在轻松玩乐间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要紧,可是那些被损害的油菜却让它们的主人很是伤心且恼怒。于是,油菜地的主人家悄悄地守候在油菜丛中,准备抓几个顽劣的孩童严厉地惩诫一番。那天下午,我和妹妹背着书包,和小伙伴们一起说说笑笑地上学去。经过那片油菜地时,我们依然嬉笑着、打闹着。还是有人像往常一样,掐掐油菜叶油菜花,或是用树枝抽打菜叶菜花。大家正尽兴地边玩闹边往前走,突然从油菜丛中冲出来两个健壮的青年。他们边骂着边冲向我们,机警的小顽童们一哄而散,拼命朝前奔逃而去。我和妹妹正好走在队伍末尾,加之我们的反应没有伙伴们那么快,才跑两步,我和妹妹就“光荣被捕”了。他俩夺走了我的书包,让我们笔直站好,把我们恶狠狠地训斥了一番,最后丢下一句话:“让你的父母来我们家领书包”,然后拎着我的宝贝书包扬长而去。我和小妹悻悻地回到学校,我浑浑噩噩地上完了半天课。下午放学时,我却不能像同学们一样开开心心地背着书包回家了。一路上,我一边惆怅地踢着土路上的小石块,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向父母交代书包之事。可是等我慢慢腾腾地挪到家时,我还是没有想好对策,于是只好趁着天气将黒,趁着母亲没注意,贼一样溜进了屋子。一晚上好不容易遮遮掩掩地混过去了,第二天一早,和妹妹吃完早饭,我又趁着母亲没注意,装作若无其事地和妹妹一起去学校。可是走到半路,我因为没有书本文具便放弃去学校的打算,让妹妹替我请假,并再三叮嘱她替我保密。说完,自己便扭头走向邻居家。邻居家十分贫穷,父亲年迈身体虚弱,母亲也常年咳嗽不断。所以,他家的两个比我稍大几岁的男孩早早就辍学了。当时不是农忙季节,他们不用去学校上学,也没有多少农活可以做,倒是能日日清闲地在村子里玩乐,这让那些天天被逼着去上学孩子羡慕得很!我自然也是羡慕者之一。到了他们家,说明来意,兄弟俩愉快地拉着我跑向田间地头。他们带着我到庄稼地里寻破烂,说还要带我去供销社卖了,得来的钱就是自己的了。对于平时连五分钱零花钱都难得到的我而言,那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事情呀!于是,我欢快地跟着他们,提着一个纤维袋,到田地间去翻找塑料袋、牙膏盒、破纸片和各种破铜烂铁。一个上午飞快过去了,我又装作放学回家的样子溜回家,吃完午饭又和兄弟俩去捡破烂了。第二天下午,我们把自己捡到的破烂拾掇好,一人提着一袋向供销社走出。没想到,我的“战利品”居然换回了好几毛钱,我捏着自己“劳动”换来的几毛钱,心里喜滋滋的。然后,他们带着去我买了些吃的,又到方圆十里唯一有电视的一户人家花了五分钱看了一晚电视。至今,我清楚记得当时十几个大人小孩围在他家,那台十四英寸韶峰牌黑白电视机用夹着雪花点的画面播放着电视剧《武松》,仍记得那个武松是祝延平演的,仍记得当时看的剧集是“血溅鸳鸯楼”。这样快乐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头,不知因为是谁“告了密”,在第三天早晨我就被母亲揪着去没收我书包的人家赔礼道歉。拿回书包后,我被母亲赶回了学校。至此,我读书生涯的第一次逃学经历便匆匆落幕。这一次的逃学多少有些被逼无奈之意,可另一次却更是主动逃学了。一天中午,我们吃完午饭回到学校发现教室门没有开,便在操场里玩耍。等到上课铃响了,老师还没有来,门还没有开。同学们就叽叽喳喳议论开了,老师休完新婚假复课不久,她的小叔子也正好在我们班,有人说她有事情不来了。大家都问那位“小叔子”同学,他也回答得似是而非,于是,人群中有人就高声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