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开展校园活动的策划开展校园活动的策划开展校园活动的策划1活动主题:消费与发展活动主办:省消费者协会、工程学院水环学院活动目的:1、指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发展2、扩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需要3、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责任4、消费维权、营造公平消费环境5、化解消费纠纷、促进社会和谐6、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7、倡导诚信兴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8、积极开展国民消费教育工作指导引领科学合理消费9、以人为本、切实保护好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10、充分履行好消协七项法定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活动时间:20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活动地点:活动费用:省消费者协会及一些商家赞助参与人员:省级市级厅级领导、省消费者协会、数十家企业领导、工程学院水环学院团委人员及志愿者详细流程:1、十点钟全体水环学院青年志愿者统一着装列队欢迎市长讲话并做好记录。2、志愿者继续欢迎各商业协会、企业代表讲话并认真体会发言内容做好重点记录。3、组织青年志愿者分成4个小组沿百脑汇向广大市民发放宣传手册,宣传3.15日提高广大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4、全体志愿者整队统一带回。5、由学生干部认真做好活动总结,积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以提高学院学生的思想认识。注意事项:1、由于此次活动在百脑汇进行,车辆比较多。请各位遵守组织纪律,注意人身财务安全。2、参加者应以消费者为主,切实从消费者权益出发开展校园活动的策划2为了挖掘我校大一新生潜能,帮助他们在社团里实现自己的活动构想。读书协会特举办校园活动策划创意大赛,为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锻炼他们组织策划的综合能力,让新生加入读书协会能真正的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并为下一届的干部选拨做准备。具体大赛安排如下:一.大赛时间10月19日-----12月3日二.参赛要求1.参赛者必须是读书协会的成员2.选手可以以个人或组队的方式参赛(组队的队员可以不属于同一个部门)3.参加比赛的会员,把策划书以书面形式上交部长,要求注明参赛人姓名,系别,所属部门,联系方式,(若是组团,注明团队的队长是谁)三.策划书要求1.策划的主题不限,要求选手围绕自己所选主题,构思新颖。活动内容不一定要和图书馆,图书挂钩。如果是沿用前人的活动,一定要有加入自己新的构思,新的亮点。2.策划必须具备可行性,不得过分天马行空。3.策划内容必须包含一个完善的活动策划所具备的全部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流程,活动准备工作(含宣传方式),活动预算。如果是比赛,还需要有奖项设置。4.策划不得抄袭,一经发现,立刻取消参赛资格四.评审团:理事会成员、各部部长五.比赛细则1.比赛阶段:分为初赛、复赛、实践赛、总决赛四个阶段。2.比赛的流程:a.初赛:10月19日—24日(截止于在24号晚9:00前)参赛者上交策划书到部长处,部长挑选出本部门的优秀策划10月25日部长把策划书交由理事会,由理事会确定进入复赛名单。而通过初赛却未进入复赛的优秀策划,将由评审团进行修改后退回到参赛者手中10月26日---27日理事会对复赛的人员进行一对一策划修改b.复赛:10月30日下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地点:报告厅)进入复赛的选手以文字资料和现场答辩为竞赛模式,自行阐述活动创意,评委依据选手提交的书面材料,策划人的阐述和选手面对评委提问的回答进行评分,前3名的个人或团队进入实践赛。c.实践赛:11月1日---11月30日进入复赛的选手以社团实践活动为比赛模式,选手将自己的策划付诸实施,而选手为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若是个人参赛,或组队参赛的参赛者是同一个部门,将会由选手所在部门的部长进行活动指导若选手是不同部门组队参赛,将由副会长进行活动指导d.总决赛暨颁奖典礼:12月3日(周六)晚(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地点:报告厅)实践赛选手做活动总结,活动实践的情况作为主要评审参考,由理事会成员评选出获奖选手。另外,公布优秀策划名单,并对获得优秀策划的选手进行颁奖六.奖项设置最佳组织奖1个,策划人将在下一届干部竞选中直接成为副会长(若为团队,则团队核心人物晋升为副会长)优秀策划4个,策划人在副部长竞选中直接成为副部长,策划的活动将在下学期开学后举办其他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会员,副部长竞选优先考虑录用读书协会对本活动享有全部的解释权。如有改动,另行通知。开展校园活动的策划3活动名称: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活动时间:某某年12月活动地点:北区26号楼6楼会议室主办单位:共青团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承办单位:院社团联合会绿园环保协会协办单位:院团委宣传部、广播站一、背景及现状: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思考,为传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我校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来创意未来低碳的生活模式。从而唤醒社会各界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