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儿童应该怎么学好钢琴【通用多篇】说明:儿童应该怎么学好钢琴【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儿童学好钢琴的技巧篇一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琴理念,并具备良好的心态首先,要弄清楚几个问题:我们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让孩子学习钢琴到底是圆家长儿时的梦还是孩子自己真正喜爱?究竟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工程还是真正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生涯中的很多时间段,经常会有一些家长和我说:“老师,孩子学到三四年级时争取考过八级吧,后面功课紧,没太多练琴时间,在小学毕业前最好考完十级,初中后就没有时间练琴了!”有的孩子学得进度较慢,一个阶段后家长会说:“看来我的孩子不是学习音乐的料,就暂时给他停一段时间吧!”这一停,孩子可能就再也不会去触碰钢琴了。相信许多从事钢琴教学的同仁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么,我们培养孩子学习钢琴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当初家长决定给孩子学琴时,难道就那么草率、那么没有耐心吗?相对于业余学琴的孩子,我个人认为:孩子通过对钢琴的学习,能够得到音乐的熏陶,提高音乐的综合素质,并能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技能,到了中学、大学甚至老年都能弹奏许多优美动听的钢琴曲,即能展示给众人,又能陶冶自身,何乐而不为呢?可实际情况是:在我国,大多数琴童的学琴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到小学的四、五年级,似乎这个时间段才是他们学琴的黄金时间和专利时段,能坚持到中学还在学琴的人数可能百分之二十都不到,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经常和人说:只要你想学琴,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学习进度慢些,曲目学习的周期长些,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琴真正的主体是孩子,那么一切就要以孩子的立场为出发点,积极配合老师,让孩子能愉快顺利地进行钢琴的学习。可是多数琴童家长并不是这么认为,因而造成了许多孩子的平均学琴时间都只在四到五年左右,会弹奏的可能也就几首当年的考级曲。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家长对孩子的学琴理念及心态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茅为蕙女士说得非常好: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二、需要比孩子更能够坚持,切忌求“胜”心切学琴并非百米短跑,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们都会觉得学**钢琴无非是培养兴趣,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但是随着学琴过程的深入,在教师们的严格要求、琴童们的交流比较中,家长们的心态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教师所指出的一切问题:例如正确的指法、手指跑动的逐渐加速、以及对基本功的更高要求时,家长开始担心孩子是否不够努力?为什么总是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尤其是一些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师,更倾向于指出孩子的不足而不是经常给予肯定。当差不多时间开始学琴的琴童们已经开始考五级、六级,而自己的孩子还在向四级努力时,一些家长更是坐不住了。他们会开始责怪孩子,给教师提要求(要求更多地为考级而安排教学),并且增加练琴时间、限制孩子参加其它活动等等。这些做法无形之中就像是对正在参加马拉松的选手们说:“你为什么不能再快一点?为什么不冲刺呢?”这些问题会让选手们泄气、焦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坚持下去。那么,我们真的是在比赛吗?如果是,终点在哪里?最初的目标还在吗?一位著名的钢琴教师有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他坚持要让自己的孩子跟这位老师学琴,并且信誓旦旦地说:“我知道你的教学理念,我保证不逼孩子,不给她压力,让她愉快地学琴!”前面几年孩子学得一直都很顺,而且还很乐于弹琴,朋友也确实没给太多的压力。到了后来,随着钢琴程度的逐步深入,孩子慢慢开始出现了畏难情绪,练琴也不太主动了。于是老师也开始调整教学内容,减少了一些枯燥的练习曲和复调乐曲,让孩子能更多地弹奏一些她喜欢的乐曲,度过这一瓶颈阶段。孩子也还算配合,不仅又能够自觉练琴,而且慢慢对钢琴又有了新的认识。可这时朋友终于忍不住了,他对老师说:“我知道你的教学方法很有一套,孩子们也喜欢,可和我女儿一起开始学琴的同事家小孩,今年都过了十级了,我的孩子才刚过八级,你还让她到了初中再去考十级,我的女儿又不比其他孩子笨,我在同事面前很难为情啊!”后来,老师还是坚持让孩子到了初中时才去参加十级考试,并拿到了优秀,在高一前她又很自信地考过了钢琴演奏级,现在她很喜欢弹琴,觉得是一种享受。谈到以前的那段学琴经历,在事后和这位朋友的家庭聚会上,孩子由衷地和老师说:“感谢老师对我的坚持和肯定,让我感受到弹琴的快乐,现在我已经离不开钢琴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其成长的个性,一个阶段的低迷并不代表以后一直会这样。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家长和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一个宽松成长的环境,使其健康自信地发展。三、选择优秀的教师并与之沟通尤为重要给孩子选择一位优秀合适的教师,是孩子学好钢琴的重要保障。虽然说孩子是业余学琴,但是如果教师选择不当,也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不良的后果。那么,怎样才算是适合孩子的优秀教师呢?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