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抗疫一线党旗红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抗疫一线党旗红观后感心得体会1连日来新冠疫情肆虐各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战“疫”一线当先锋作表率,用“硬核”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疫情无情人有情。在战“疫”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勇扛责任,带头抗击疫情,有坚守一线的“夫妻档”“父子兵”,有一家四口分居三地的党员之家,还有耄耋之年的老党员缴纳特别党费,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他们甘于奉献付出,党有号召我必响应;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群众需要毅然挺身而出。他们并非不怕,而是责任使然。因为疫情面前,党员干部是群众抗疫“主心骨”,是群众生命安全“守护神”,他们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战“疫”一线,用实际行动铸就群众信任“铜墙铁壁”。大灾即大考。疫情面前,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还是作风漂浮、退缩逃脱,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几何,更是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站到讲政治的高度上去认识问题,坚持运用政治思维来谋划战“疫”举措,树牢“一盘棋”理念,始终立足政治使命去抓推进、促落实,自觉在疫情防控一线叫响“我是党员、我先上”,真正在战“疫”中提亮初心成色。“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担当意识,把抗击疫情作为检验自身能力的“试金石”,始终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统筹抓实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全链条工作;坚持及时发声,传播权威信息,落细防控措施,提振战“疫”信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同时,担当并非盲目蛮干,党员干部必须坚持身入心入抓防控,抢抓战“疫“时机、掌握防控关键、摸准群众需求,力戒“表格抗疫”“会议抗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提高抓防控的落实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真正筑牢疫情防控的“红色防线”。激励关爱促担当。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战“疫”一线干部考察识别工作,重点了解掌握党员干部在政治素质、履职担当、处突本领、宗旨意识等方面表现,把那些真正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不惧自身安危,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的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选拔上来,以鲜明的用人导向引导党员干部在战“疫”一线发挥模范作用、展现先锋本色,用责任和行动擦亮党员名片。抗疫一线党旗红观后感心得体会22020年的初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便时刻牵动着国人的心,数以万计的民众共同在这场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致,奉献力量,攻坚克难。面对疫情,有人主动请缨,不计生死,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有人默默无闻,捐款捐物,尽己之力……在这场看似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有无数的“战士”勇敢地冲在前面,这其中包含着一对对父子、一对对夫妻、一对对师徒……他们是亲人,是伴侣,是战友,更是战“疫”战线的拍档!抗“疫”线上父子兵。在山东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线上,郑广金、郑健这对党员警察父子,遥相呼应,相互打气,疫情之下,他们舍小家顾大家,逆行而上。一家四代,上有86岁的老人,下有不到2岁的幼儿,父子两人却毅然坚守一线,用忠诚守护着一方。郑广金在聊城高速交警支队聊城南执法站一线,郑健坚守在德州市夏津县香赵庄镇疫情防控一线。自抗击疫情以来,他们日夜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每天奋战在防控一线。“作为一名老警察、老党员,我必须冲在前面。”郑广金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健康,是他作为一名警察的初心,也是作为一名父亲的心意,他也为儿子郑健做了个好榜样,为身上的警徽添光增彩。疫情当前,警察不退。在公安队伍中,还有许多像他们这样的“父子兵”,他们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将疫情挡在身后,把平安留给大家。抗“疫”线上夫妻档。冯伟和妻子王彩虹是内蒙古乌海市利民公司的一对“80后”夫妻档,从大年三十开始,他们两人就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相互陪伴,共同作战。在因为疫情日益严峻而封路,导致多数员工都不能返岗上班的情况下,两人义无反顾向单位领导主动请缨继续坚守岗位,直到今天两人都没有回过家。在当前战“疫”日渐紧张的形势下,空气中处处弥散着危险的气息,冯伟、王彩虹这对夫妻档执子之手,并肩逆行,为公司的防疫工作编织了一张密实的“防护网”。在疫情面前,像他们这样的夫妻档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共同把恩爱“秀”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属于他们的恩爱与坚守。抗“疫”线上师徒情。在乌海市海南区援助湖北医疗志愿队中,有一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的师徒,35岁的昂格丽玛和她的师父郑冬梅。1月27号下午,昂格丽玛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接到支援湖北的任务后,科室主任医师郑冬梅第一个请战参与,昂格丽玛随即报了名。在第四医院,昂格丽玛从进院开始,就一直跟随郑冬梅学习,两人既是师徒、又是朋友,昂格丽玛的决定让郑冬梅既高兴,又心疼。郑冬梅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2003年,她作为主力医生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