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悠柔****找我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两小儿辩日》教案精编.docx

《两小儿辩日》教案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两小儿辩日》教案《两小儿辩日》教案模板集锦十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两小儿辩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疏通文意,复述故事;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背诵积累教学课时:一节课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正音把握节奏、语气,读准字音三、学生分组讨论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有关字句2、学生就不懂得字词质疑,其他学生讨论、回答3、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问其故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及其日中如探汤(2)选出正确的翻译①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②孰为汝多知乎?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b、谁说你多知识呢?四、复述故事要求:1、必须交代时间、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尽量不要看课本3、发言清晰、响亮、流畅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各抒已见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初出日中两小儿辩日如车盖(大—近)如盘盂(小—远)孔子不能决沧沧凉凉(凉—远)如探汤(热—近)五、质疑、讨论、思考1、学生质疑2、老师引导质疑①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②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③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④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参考: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六、背诵(减字法)1、初试背诵(减去文中少量字句,引导背诵)孔子(),见两小儿()。问其()。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而日中时()也。”一儿以(),而日中时()。一儿曰:“日初出(),及日中则(),此不为()而()大乎?”一儿曰:“日初出(),及其日中如(),此不为()而远者凉乎?”孔子()也。两小儿笑曰:“孰为()乎!”2、再试背诵(减去文中大量字句,引导背诵)孔子(),见()。问()。一儿曰:“我以()去人近,而()也。”一儿以(),而()。一儿曰:“日初出(),(),此()?”一儿曰:“日初出(),此()?”孔子()。两小儿笑曰:“()!”3、直接背诵(脱稿)七、小结八、作业:1、完成“过关测试”中的相关习题2、继续巩固背诵《两小儿辩日》教案篇2一、谈话导入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这样做的呢?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二、读通课文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音画出来。2、报名,分小节读。三、精读课文1、出示挂图或放映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来读。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4、背课文,复述故事。四、研读课文1、为什么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回答。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作评委,结合学生的评义,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加点拨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5、教师就抓住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孔子为“万世之师”的道理,而不能让学生错误理解为被两个孩子的问题难倒。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六、指导学生有韵味背诵。《两小儿辩日》教案篇3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去”“汤”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请讲一讲。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附注:(1)【原文】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