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教案【热】小学语文教案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10个生字。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学重、难点1复习部首查字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3板书课题,齐读4解题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二初读课文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难装胜利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1)自由读(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3)教学2个多音字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5)教学生字字形(6)齐读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6讨论交流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三复习查字典1复习部首查字法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1认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二精读课文(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1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5四人小组交流6指名说,师生评议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8指导朗读9练习背诵(二)第3自然段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2指名读3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1)指名读(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怎样?“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3)指导朗读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7指导朗读8练习背诵(四)第4自然段1指名读2看图2,说说当将士们知道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怎么想?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4练习背诵三总结全文1齐读课文,填空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3齐背课文四布置作业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板书:12木兰从军女扮男装爱国爱家替父从军小学语文教案篇2这诗歌以拟人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云变雨这一自然现象。全诗共五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前两句写了云想到地上来,第三句写了云变雨的过程,最后两句分别写了云变成雨以后的景象。教学这首小诗重在朗读,在读中体会诗意,不进行过多讲解分析。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和组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读文识字时先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并通过在小组内互相认读、评议,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在主动有趣的自学活动中达到识字、熟文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锻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根据老师谜语,猜猜是什么?2、想象说话,了解云的知识?(颜色形状等)3、板书课题,读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谜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氛围。二、指导初读正音识字1、问: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尝试自读课文,找出生字。2、检查读文,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师生。3、同桌互读,小组内检查。4、利用投影检查,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5、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初读课文,初步学习生字,整体感知。三、熟读美读感悟想象1、自由读文①借生字读通顺、流利。②读文中把生字记住。2、师检查指名读,师生。3、自主尝试,在教师指导下读出感情。4、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注重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语感,激发学生的想象,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说话能力。四、课下实践加深理解1、对云的变化有哪些了解?2、观察绘画。开阔眼界,激发学生求知欲。小学语文教案篇3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和太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