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藏经满愿的方法地藏经满愿的方法2022-04-0719:00:02小编:admin地藏经满愿的方法:要让生命回归有人问,念地藏经真的什么都能好吗?婚姻也顺利,事业也能顺利吗?可事实证明,不是每个人念了,就能一直顺利。为什么?这个问题,就叫做疑情。禅宗讲,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就是要起疑情。疑问是对知识的疑问,是常识性的叫做疑问。疑问是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疑情则不一样,疑情是对生命层次的疑问,这个答案要自己去体验。比如说地藏经满愿,大家都会说,地藏菩萨加持力,佛经加持力,可以超度外在的冤亲债主等诸多障碍。但还有一点,那就是对生命的回归。回归是很重要的事。比如地藏经讲的,人的种种苦难,家宅不安,眷属分散。就单单举这个例子。家宅不安,比如夫妻闹离婚,或者吵架,三天两头。比如老公有外遇,或者两人在一起,性格不合,性情不同。那一般人,就会用大脑去分析。都是对方的不对,我们不适合,只好离婚。用大脑处理的结果,往往闹成很多家庭悲剧。就是太用理性思维。一理性呢,错就错在别人身上,自己都没错。这就是大脑处理的结果。那念地藏经时,你就要明白,要回归。你如果能想,这也许是我业障,我没有尽好责任,或者我以前也做过对不起对方的事情,所以我遭到了报应。这时,你就超越了大脑的思维,就回归了生命的原点。这时,你就能解脱了。你看地藏经第四品,为什么要陈列那么多因果报应,杀生者宿秧短命报,邪淫者雀鸽鸳鸯报,等等。这些都是让我们回归。有人生病了,就怨天尤人,然后疯狂的找最好的中医,用最好的药,结果还是死掉。这就是大脑思维的结果。人要是能回归,真心拷问自己,过去没有做过错事吗?这辈子受果报,难道不是应该的吗?有这个回归。他内心痛苦就很少。很多病,通过忏悔就能治好。这个是有证明的。人生的快乐,在于能回归到生命的原点。你用大脑去思维,事情发生了,就认为错在别人身上,为了一点钱,花更多的钱去打官司。为什么呢,他没有回归到生命的原点。那你要如何能回归到原点?这时,地藏经就很有用。人在白天时,遇到许多境界,就喜欢用大脑来处理。因为大脑发达,他需要的知识就越多,比如一般老百姓,哪里知道炒股,或者知道去打官司。这些都是大脑很发达的人,才去做的。但去做了,真的好吗?不好啊。人在做,天在看。憨山大师说,人从巧技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人要是有知识,没有道德,是很危险的。那你念地藏经时,你就能慢慢回归。以前有个师兄,他做生意,就想自己发大财,然后做大布施。后来他念地藏经久了,就明白了,自己今年生意虽然不怎么样,还是要布施来感恩三宝。这时,他的心,其实是回归了。人的痛苦在于没有回归。学佛人我们更要明白,这个世间只有四个字:“自作自受。”这时,你就没有痛苦。知道了错事,就赶紧念地藏经忏悔。那要忏悔什么?很多人说,我杀死了蟑螂,我向蟑螂忏悔,或者我向佛忏悔。这个错误的,真正的忏悔,是忏悔内心的那个因。比如你偷盗一次,那你忏悔。但内心这个因,就是有偷心,看到有便宜就心动,爱占便宜,这就是偷心。要忏悔这个偷心,比较重要。就是内心那个因,要忏悔掉。但凡夫习气都比较重,心力不足,做了错事,会一直错。这时念地藏经,可以佛力加持,就显得特别重要。拓展阅读:地藏经消业障的特殊性人在业障现前时,通常有个共同的表现,那就是坐不住,焦虑,急躁。比如说,大家去看,有人生病了,看到检查报告,他就会焦虑。或者夫妻两人要吵架,心中就有一股无名火。这就是要发狂。发狂的结果,就是容易出事。如果有觉知,应该赶紧念“南无大愿地藏菩萨摩诃萨。”或者赶紧去念地藏经,你会很稳重,你就不会做出错误的举动。我们都知道发火不对,骂人不对,但为什么会控制不住。佛教说,叫做业障。人的错误行为,都是失理智后才产生的。这时你念地藏圣号,是最好的。地藏经,和地藏圣号有一个和其他菩萨的不同点,那就是他能让人很稳重。不是说其他名号不行,而是说地藏两个字,就有这个特质,让人稳定下来。大家去慢慢体会,真正修地藏法门的人,做事情很实在。九华山上修行人就有这个特质。人在爆发情绪时,就是体内阴暗,阴气在爆发了。如果你能念地藏圣号,就可以把怨气消除。你看武侠电视,两人在打架时,那个能静下来的人,往往会赢,而那个一直抓狂的人,往往会输掉。不要小看这个稳的作用。人在天地间,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鬼神。这三种关系只要有一种没有处理人,人就有业障。比如说鬼神是怎么产生,是人本来内心有阴暗时,有污点时,那鬼神就可以起作用了。因为你有漏洞嘛。那他甚至会影响到人的情绪,甚至行为。以前有个人杀了一条蛇后,后来他走到那个地方,竟然另一个人,和他无冤无仇,但用扁担把他打死了。打他的那个人,自己也莫名其妙。这里面,就是人的行为受到阴暗磁场的控制。确切的说,这里面有个地狱。地藏经讲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这个家宅不仅是世间的家庭,而是人的身心不安,人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