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明春节倡议书文明春节倡议书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倡议书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如何写一份恰当的倡议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明春节倡议书,欢迎大家分享。文明春节倡议书篇1春节既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传统节日,也是寄托哀思、缅怀故人的时节。为筑牢疫情防线、树立文明新风,营造安全、环保、绿色的祭祀氛围,特向广大居民朋友们提出以下倡议:一、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自觉摒弃祭祀陋习,做到祭祀时不搞封建迷信活动,广大居民禁止在城镇街道、十字路口焚烧冥纸、冥币等封建迷信用品。提倡敬献鲜花、网络祭祀、家庭追思等文明祭祀方式,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二、倡导厚养薄葬,节俭祭祀。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倡导树立厚养薄葬的祭祀观念,在亲人健在时多关心、常陪伴、多照料,在丧事活动中,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不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三、倡导严防疫情,安全祭祀。要自觉遵守当前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要求,倡导在外亲友春节期间尽量不返乡祭祀;倡导错时错峰出行,不搞集中性祭祀活动,不聚集,不扎堆。四、倡导党员带头,率先垂范。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自觉做到文明祭祀,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家人及朋友。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居民群众责无旁贷的.义务。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争做告别陋习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践行者,共度一个文明、健康、平安、祥和的春节。xxx20xx年x月x日文明春节倡议书篇2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值此辞旧迎新、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过上一个安全、节俭、文明、祥和、欢乐的春节,中共突泉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全县人民发出倡议:一、平平安安过新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人民群众应秉承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原则,积极主动响应疫情防控期间“就地过年”的号召,减少人员流动。在春节期间做到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多通风;倡导文明出行,不争道抢行、不闯红灯、不酒后驾车;注意家庭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和防火防盗防爆。共同营造“平安是福”的良好氛围,过一个幸福安康的平安年。二、勤俭节约过新年。树立“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倡导文明、理性、健康的.就餐方式,积极参与“文明餐桌行动”,做到按需点菜,不剩菜、不剩饭,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走亲访友不铺张、不攀比,倡导给孩子健康向上的压岁礼,为父母亲人送上有意义的节日礼物,过一个风气向上的节俭年。三、移风易俗过新年。自觉践行“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树立文明祭祀新风,破除焚香烧纸等陈规陋习;坚决抵制黄、赌、毒,不酗酒,不赌博,提倡健康娱乐。倡导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文明表达祝福,不编发、转发不健康短信。遵守社会公德,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吸烟,爱惜公共设施,过一个朝气蓬勃的健康年。四、温馨祥和过新年。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多做助人之事,多行慈善之举;积极参与春节期间的各项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带头搞好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协助维护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向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等送温暖、送健康、送祝福等志愿服务活动,过一个团结友爱的祥和年。五、绿色环保过新年。倡导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春节习俗,选择绿色、节俭的方式欢度春节;少放或者不放烟花爆竹,采用电子鞭炮、鲜花等方式传递喜悦和祝福,严格遵守烟花爆竹禁燃管控规定,注意防噪,减少空气和环境污染,避免扰民,共同维护我们的居住环境,过一个绿色环保的幸福年。虎啸奋进迎新春,文明新风入万家。让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携手并肩、勠力同心,一如既往的热爱突泉,建设突泉,让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炫目多彩。中共突泉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恭祝全县人民新春快乐、阖家幸福!XXX20xx年XX月XX日文明春节倡议书篇3全旗各族各界党员干部群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人们都会怀着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以各种方式缅怀先辈、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托哀思。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移风易俗,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祭扫新风尚,于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一、转变思想观念,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破除祭扫陈规陋习。崇尚科学文明祭扫。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共青团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争做低碳文明祭扫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各嘎查村、社区要借助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立必要的宣传、监督、管理机制,助推全社会形成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祭扫的良好风气。二、强化环保意识,推行文明祭扫新方式。人人自觉树立文明、环保意识,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遵守社会公德,用低碳、自然的方式表达传统的祭奠习俗。提倡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奠、居家祭扫、社区公祭、集体共祭、错峰祭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