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演讲比赛活动策划方案前言:演讲比赛活动策划方案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演讲比赛活动策划方案1一、活动背景此次活动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背景下开展的。9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和历史,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民的继承、发扬与壮大。同时我省作为中部地区的`大省,近年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农工商业齐头并进,和谐发展,正一步步朝美好、和谐、繁荣、富强发展。而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不仅要了解我省发展情况,心系我省发展,而且还要做好做我省未来接班人的准备,规划我省的发展,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为我省的发展做贡献。二、比赛名称_师范学院“学_、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大学生演讲比赛三、比赛主题学_、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四、活动目的为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座谈会精神,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歌颂党的伟大成就,引导_师范学院青年大学生增进爱党之情、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在推动学院事业科学发展上展示先进性,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彰显凝聚力,_师范学院校团委广泛开展各种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展示我校党建工作的崭新面貌。为将_、团情教育与国情、省情教育合起来,提高我校同学对我省省情的认识,认清我省的发展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我校同学的奉献意识,规划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同时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丰富实践载体,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创造和谐、奋进、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_师范学院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秉承省委活动精神,在全校开展“学_、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主题系列活动之大学生演讲比赛。五、比赛时间_年5月六、比赛地点初赛地点到时通知,决赛定于西湖校区小礼堂七、参赛对象_师范学院全体学生八、主办单位_师范学院校团委九、承办单位_师范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十、比赛前期准备1、初赛选拔1)初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选手经专业评委选拔,最终选出十名进入决赛。2)每位初赛选手演讲时间规定在五分钟,要求脱稿。3)参赛选手要求自备服装和道具,如有背景音乐,请自带光碟。2、参赛要求:1)演讲作品要求:体裁不限、主题鲜明、观点新颖、文字简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欣赏性和时代性,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爱党、规划、责任、奉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表达形式新颖多样,有独创性,选手可以围绕主题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可以根据个人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想;3)必须脱稿演讲,演讲过程中要求选手语言流畅、演讲技巧娴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选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演讲过程中播放一些背景音乐;4)时间限制:第一轮比赛每位选手5分钟,30秒前工作人员黄牌示意,时间红牌提示。时间到,必须停止演讲。第二轮每位选手三分钟。3、前期宣传:横幅和海报的及时悬挂和张贴4、评委和嘉宾的邀请(送邀请函)5、物品准备:音响,相机(至少两部)、麦克风、嘉宾台卡、矿泉水、花、横幅、党旗、奖状、奖品6、会场布置:嘉宾台卡、矿泉水和桌花的摆放,横幅悬挂、党旗悬挂等7、主持人选定:比赛选男女主持人各一名(可视情况适当增减)8、串场节目筹备十一、演讲比赛具体流程1、开场:主持人致欢迎词:介绍到场来宾、评委(5分钟)团委老师代表致辞(5分钟)主席团代表致辞(5分钟)2、比赛开始:主持人简要概述比赛规则,选手按抽签顺序就位(5分钟)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3、第一轮比赛:1)按抽签顺序,每位选手5分钟已备演讲,题目为“学_、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演讲共5_5=25分钟)2)一至五号选手演讲完毕,主持人组织串场节目(10分钟)3)节目后,主持人公布五位选手得分(1分钟)4)六至十号选手每人五分钟已备演讲(演讲共5_5=25分钟)演讲比赛活动策划方案2一、演讲主题以“创先争优迎七一,我为党旗添光彩”为主题,自定演讲题目和内容。既可以讲述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二、参赛对象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三、活动时间、地点各党(总)支部至少要有一名选手参赛,并于6月20日前将参赛人员名单和演讲材料筛选后报镇组织科办公室,联系电话101223。比赛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四、活动要求1、各党组织要把这次演讲比赛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