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解题技巧与答题模板.doc
上传人:一条****杉淑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解题技巧与答题模板.doc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解题技巧与答题模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阅读题目分析与解题方法解题步骤:熟读全文,整体把握――仔细读题,弄清题意――确定区域,深入思考――答题准确,有理有据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基础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1.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2.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其中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常见的考题题型:文章的写作顺序1、时间先后顺序。2、地点变换的顺序。3、事情发展的顺序。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3)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文章标题的含义:1.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2.结合所使用的修辞(字面义、内涵义)3.作者的情感文章标题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2.交代主要内容3.交代写作对象4.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5.点明线索6.揭示/暗示主旨标点符号的作用1、——的作用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2、……的作用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3、“”的作用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词义】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方法策略:把握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在语境中推测、确定其含义及作用---特别要注意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理解其对表现作者情感的表达作用。“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结合语境分析结合内容分析语意的变化(主旨、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从修辞、语气、句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例如: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或者:“××”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