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是湛****2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示意某地质作用形成过程。读图完成1~2题。1.该地质作用,属于()A.流水侵蚀B.断裂作用C.风化作用D.风力作用2.下列地区中,该地质作用表现明显的是()A.恒河平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1.C2.B[第1题,由图可知,岩石裂隙中的水在反复冻融交叠的过程中相态发生变化,也使得岩石裂隙不断扩张,最终崩解碎裂成小块岩石和碎屑,属于冻融风化作用。第2题,冻融风化作用发生在气温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岩石裂隙和土壤中含水较多的地区。比如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地区;恒河平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岩石裂隙和土壤中含水量极少;黄土高原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3~4题。3.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A.起伏和缓B.陡峭高峻C.低洼积水D.平坦广阔4.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A.岩层性质差异B.岩块断裂上升C.岩浆向上喷发D.岩层挤压隆起3.C4.D[第3题,龙脊谷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属于沉积岩,故可以判断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此可判断出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低洼积水。第4题,据材料可知,该地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垄状如龙脊,应为地壳运动造成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褶皱,其中垄为背斜,其外层岩层受外力作用被侵蚀,中间坚硬的岩层保留下来形成近似于垂直地面的岩层。]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以下表示渭河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A.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C.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堆积D.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堆积6.下列地区与渭河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是()A.汾河谷地B.成都平原C.长江三角洲D.东北平原5.C6.A[第5题,渭河平原位于秦岭北坡,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先是地壳抬升,北坡岩层有明显错动,断裂陷落形成地堑,然后受渭河的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平原。第6题,与渭河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是汾河谷地;成都平原是在构造盆地条件下,由河流堆积形成的;长江三角洲、东北平原都没有断层构造条件。]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读“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7~8题。7.形成中华龙鸟化石的地质作用是()A.重熔再生B.冷却凝固C.成岩作用D.变质作用8.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A.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7.C8.B[第7题,只有沉积岩中才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是沉积物在成岩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形成中华龙鸟化石的地质作用是成岩作用。第8题,由于该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说明中华龙鸟生活的环境可能是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马山石林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由无数呈四棱或五棱的单个柱体紧密排列组成。构成石林的岩石为玄武岩,岩体具有气孔构造,是世界柱状节理石群奇观之一。左图为马山石林景观。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左图中影响马山石林形成的主要环节是()A.①——冷却凝固B.②——外力作用C.③——岩浆活动D.④——变质作用10.构成马山石林的岩石所属的类型为右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9.C10.A[第9题,马山石林的构成为玄武岩,玄武岩为火山喷发冷却形成,属于岩浆活动。第10题,由丙为丁重熔再生后的产物可知,丙为岩浆,玄武岩为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右图中只有甲是由岩浆生成的。]读地貌景观图,回答11~12题。1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1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11.D12.C[甲图表示火山喷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乙图表示由流水侵蚀作用中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丙图表示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丁图表示流水侵蚀中下切作用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