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1一、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的调查想恋爱的同学占63.4%对于谈恋爱的目的,有37.2%的同学选择“寻找真爱”,26%的选择“积累经验”;12.3%的选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4.5%的选择“为了好玩,丰富生活”.交往方式53.7%的同学选择“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5.7%的同学选择“频繁约会,尽兴玩乐”.对于恋爱对象最重要的必备条件,25.8%的同学认为是“容貌与身材”;52.1%的为“才能与个性”;10.9%的为“财富与背景”.在恋爱中的同学有72.4%的会考虑他们的未来,10.3%的明确不会,17.3%的要视情况而定.当恋爱的一方提出分手时,另一方会8.3%“爱你一万年”,39.4%“只要你幸福”,29.3%“无所谓”,23.1%选其他.对现在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恋爱观不严肃的现象,有9.7%的同学“非常赞同”;65.6%的“可以理解”;24.6%的“坚决反对”.二、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可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1、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性强.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其表现令人生厌.他们自己竟美其名曰:爱就爱得轰轰烈烈.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2、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导致男女恋爱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她们对感情港湾和性爱的需求程度要强于男生;二是女大学生的绝对数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对偶式的爱情世界中,女生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优势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女生同样会找到钟情的知音,而素质较差的男生在校园情场上则要相对受冷落.三是由于中国传统上推崇男大女小,男主女次的择偶模式,致使女生把在校期间当作择偶的最佳时机.她们担心一旦进入职业社会就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的另一半.3、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4、恋爱动机的多样化.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甚至有人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毕业时互相说声“拜拜”.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5、男生主动出击者居多.一些相貌超群的女生在入学那天就被高年级负责迎新的男生盯住了.具有学生干部身份的高年级男生中不乏有心人,他们名正言顺地要给刚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以关心、照顾和帮助,让新生普遍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少数纯真的小妹妹有时会感到这种兄长般的关怀越来越带有私人情调,待到双方的感情沿着关怀照顾、感激、倍加关怀、由衷感激的互激式正向循环,发展到适合于对方求爱的程度时,她们往往已无力抗拒感情的潮水,于是,全然放弃观察和选择的机会,匆匆相爱.6、文科学生恋爱率高于理科学生.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专业性质的影响.文科学生平时的课程较松,可以凭突击式复习应付考试,谈恋爱正好可以充实闲暇生活.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多,课后作业重,专业知识的内容衔接紧凑,不能靠突击来对付考试,学习压力大,因而恋爱比例要低些.也许是文科学生在总体上比理工科学生的情商高一些.7、恋爱悲剧增多.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有之.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大学生恋爱现象由来已久,它曾给大学生带来过好的结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结合,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和严重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现象是正常的,不容回避,也无须视之为猛兽,高呼猛打,而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客观的分析产生的原因.(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