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
上传人:一吃****福乾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6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道景观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

河道景观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河道景观项目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委员会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市**区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eq\o\ac(□,√)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60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8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14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年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河是流经**唯一河流,在**区辖区内岸线总长约为30公里,于北塘口入渤海。区段内运河和水库周围分布大量坑塘、湿地,沿海有大面积滩涂,形成一个典型的河口生态系统。**河采用的河道渠化不利于**河流域的生态发展,为此对**河将在原有的生态系统基础上,进行人工景观建设,打造一个集滨水商业+内河湿地(内街)+堤岸游憩系统于一体的**河休闲景观带。根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条例的规定,**市**区建设委员会特委托本公司承担企业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评价单位经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该公司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提请审查。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2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10)《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第257号令,1998.12.27;(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1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7.10;(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问题的若干意见》,1988.3.2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6;(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16)**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市环境保护局,2004.6.30;(17)《**市环境保护条例》,2004.7.21;(18)**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委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服务合同。3、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市**区,****河**段两侧延伸80米范围内及干渠,在原有的生态系统基础上,进行人工景观建设,总面积为190km2。4、建设内容**河河道治理及河道景观建设。5、总体布局乡土景观岸线范围从河道进入**行政区界至**城区铁路桥,长约11公里。规划两岸以乡土田园风光为主,旅游景点结合村落和田间设施以点状分布,避免城镇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展对乡土农业景观的破坏。河道两岸恢复自然堤岸,堤岸不仅种植植被,还应采用天然石材或木材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土堤,斜坡种植喜水植被,实行乔灌草结合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沿岸堤脚可建设亲水栈桥。城市景观岸线范围从京山铁路桥至规划津汉快速路以北,长约11公里。两岸应停止固化渠化建设,采用人工自然型河岸,邻水侧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城区中心段河岸两侧应统一进行城市设计规划,避免不适宜的土地利用对河流产生污染和视觉破坏,保留更多的河岸生态绿地空间,为市民提供滨水休闲空间和联系城乡的滨水休闲场所。湿地恢复岸线范围从规划津汉快速路至**行政区南界,长约8公里。规划对河道流路及河床物理特性进行改造和恢复,并逐步将其恢复为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作为蓄滞洪区、特殊的生态保护用地和用于环境教育的湿地公园、标本园等旅游区。6、评价范围6.1地表水环境**河**段,长度约30km。6.2环境空气主要评价河道施工现场扬尘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施工河道沿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6.3声环境本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施工期噪声评价为施工河道和截污管施工沿线两侧各300m范围。6.4生态环境(1)陆生生物评价范围:整治河道两侧各500m、景观工程和临时施工场地占地周围500m。(2)水生生物评价范围:各条整治河流水域。(3)水土流失评价范围:项目建设区,临时占地区。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略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