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常见病虫害防治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2.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石斛常见病虫害防治学习教案.pptx

石斛常见病虫害防治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铁皮石斛野生环境(huánjìng):野生的铁皮石斛一般生长在海拔100-3000米高度之间,常附生于树上或岩石上,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huánjìng),不耐寒。生长适温18~30℃,生长期以16~21℃更为合适,休眠期16~18℃,晚间温度为10~13℃,温差保持在10~15℃最佳。白天温度超过30℃对石斛生长影响不大,冬季温度不低于10℃。幼苗在10℃以下容易受冻,对生长的环境(huánjìng)条件要求苛刻。野生铁皮的自然繁殖能力低、生长缓慢,目前已禁止采摘。虽然铁皮石斛的药性功能冠盖石斛之首,但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铁皮石斛,基本都为人工栽培品种。人工栽培环境:据央视4月16日报道铁皮石斛的人工种植温室大棚技术已取得突破成果,目前在国内人工种植主要分布于云南普洱市西双版纳、及浙江天台,以与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合作(hézuò)探索自然生长和半自然生长的科赛神龙生物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建立的铁皮石斛博士工作站的石斛种苗组培企业为代表。石斛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这种环境比较(bǐjiào)容易滋生病虫害,加上石斛生性比较(bǐjiào)娇弱,因此,在石斛兰的栽培过程中,常发生各种病虫害。下面介绍石斛常见病虫害的辨识技巧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石斛常见病虫害发病部位:叶片、假鳞茎和花萼、花瓣。病症辨识(biànshí):发害初时,在叶面上出现若干淡黄色、黑褐色或淡灰色的小区,内有许多黑色斑点,有时聚生成若干带,当黑色病斑发展时,周围组织变成黄色或灰绿色,而且下陷。后期病斑中心颜色变浅,上轮生小黑点。病斑大型或数量多时可整叶枯死。预防措施:1.保证棚内要通风透气,空气流通,光线充足(chōngzú);2.种植密度要根据生长程度不断放宽,基质过酸要及时调配,pH值在5.8~6.6之间;3.避免寒害、日灼,施足肥料,增强植株抵抗力;4.喷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进行预防。防治方法:1.发病症时,立即去除有病的组织,同时多切去未受感染的组织1寸左右,如受害严重的则整株去除(剪刀等用具要严格消毒);2.用50%多菌灵8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杀;3.发病时要严格控水,先去除病叶、病株(bìnɡzhū),同时要避免由上而下喷水。发病部位:叶片(yèpiàn)及近地面处。病症辨识:叶片(yèpiàn)染病时,初期呈水浸状斑点,然后很快扩大变为黑褐色腐烂状造成落叶,有时在叶片(yèpiàn)受害表面处有白色薄霉层。疫病防治发病部位:叶片病症辨识:一般(yībān)从叶尖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在叶尖上发生褐色小斑点,然后斑点扩大为灰褐色的病斑。有时相邻病斑融合成大病斑,严重时形成叶枯。预防措施:按照品种特性加强日常管理,同疫病预防方法。防治方法:发现病害时应及时(jíshí)摘去病叶,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0天左右一次,连续喷2~3次。发病部位:叶片,茎病症辨识:发病初时在叶片上产生灰黑色至炭黑色霉污菌菌落,分布(fēnbù)于叶面局部或叶脉附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面。预防措施:在大棚或温室栽培时使其通风良好,雨后及时排水,及时防治蚜虫、粉虱、介壳虫等传染源则可预防煤烟病。防治方法:1.发病时,对病株可用湿布揩擦发病部位,把表皮(biǎopí)上附生的一层病菌去掉,叶片则恢复原状;2.时喷施5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15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15天1次,连喷2~3次。3.如受害严重的则整株去除发病部位:叶片、芽、鳞茎病症辨识:染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绿豆大小病斑,呈黄色、水渍状,最后(zuìhòu)病斑都会变为黑色、下陷。最后(zuìhòu)可导致整个叶片腐烂、脱落。会使植株整株死亡。预防措施:保证棚内要通风透气,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管理得当,注意提高植株抵抗力。防治(fángzhì)方法:一般农药对软腐病无效,一旦发病只好抛弃。因此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发病时应及时将病叶剪除,再用0.5%波尔多液或200毫克/升的农用链霉素等喷杀。病部位:全株病症辨识:叶脉间生褐色的条斑,后呈条纹状花叶。花叶症状在新叶上明显,成熟的叶上花叶症色淡。病毒感染大约3周后,新芽会出现不规则的萎黄(wěihuánɡ)色斑点,并随着叶的长大而愈来愈明显,进而发展成褐色或灰褐色的坏死斑。预防措施:管理得当,注意(zhùyì)提高植株抵抗力。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株、改善环境卫生、科学消毒用具等,以防止其蔓延。目前常用的消毒液有2%福尔马林和2%氢氧化钠水溶液,工具及环境消毒还可用磷酸钠自制消毒液,效果良好。病因: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