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评审书活页(2021年)省统编号课题名称:“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限8000字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三新”背景“三新”即①新课标——普通高中各学科最新施行的课程标准;②新教材——教育部统编版高中新教材;③新高考——江苏高考正式实施的“3+1+2”新方案。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参加新高考,高中生的学习将迎来新变化,这对老高中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与旧的相比,最大的变化有两点,一是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二是课程结构发生了变化。各学科都凝练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强调学科核心素养,这与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的,只是更加微观化。此外,课程结构以前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修订后的版本又对必修课程进行了细化,分为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为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满足高中毕业基本需求;选择性必修课程供有学习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选修,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后,方可参加高考;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学生可在高中三年内的任何学期根据个人水平和兴趣任意选修。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教材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自2021起江苏省新的高考方案开始实施,这些都对高中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2.读写共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共生及共生教学理论,促进阅读和写作有效、和谐地发生联系,相互依存,协调发展。从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规律出发,正视学生写作实际需要,让阅读文本中的写作经验内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3.“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研究本课题研究以现行全国统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组织编写),主要是现代文的阅读文本为载体,融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遵循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运用共生理论协调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和矛盾,实施读写共生教学,以读促写,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写作方法,形成个性化的写作特色,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素养的共同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构建读写共生教学的新策略。(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省教研课题申报评审活页11.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新课程背景下,很多学校、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对传统“读写结合”的教学作了积极的反思,对“共生”教学作了有益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如黄厚江老师的《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共生教学的基本主张及实践操作》(《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第1-3期),王书月老师对“专题式读写交互教学”展开了研究,发表了《唤醒体验:“读写交互”教学之本》一文(《语文建设》2014年第1期),还有不少的研究者对读写结合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全面而客观的调查研究。国外同样关注教材里的写作风景,关于读写结合的教学,常常从文体(语体)出发,引导学生展开训练,但更多的是侧重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如曹勇军、傅丹灵老师的《中美写作对话4:教材里的写作风景》(《语文学习》2015.第4期)中所介绍的美国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高中实施有效“读写共生”教学有着很强的实践参考和理论指导价值,但是,它们对“共生”理论欠深入的研究,研究“窄化”、“泛化”,对“共生”理论实践操作层面缺少长期的实践和跟踪,特别是对全国统编教材背景下缺少适应读写教学规律,贴近高中学生特点和需要的系统研究。另外,加之全国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读写共生教学研究,我们还属首个。2.本课题研究的价值(1)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形成系统与开放相结合的崭新语文教学体系和教学形态,更具针对性地提升高中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三新”背景下教和学的能力。使新教材“构建多重对话平台,引导学习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开放的弹性机制,提供选择和创造的空间”特点更“特”,更有力地践行新课标“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的理念。(3)课题组主持人及大部分核心成员所在学校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大市排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居全市前列,语文教学质量及高考成绩数一数二,实施本课程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挥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市内外兄弟学校更好地用好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提供积极的参考,促进区域语文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