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法总结.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语法总结.docx

中国语法总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语法总结第一篇:中国语法总结汉语简介总结与简评杨龙英四20091310421中国人通常自称炎黄子孙,炎黄是指上古床说中的炎帝和黄帝。中国第一个朝代的名称是夏,因“华”(意思是“花”)与夏谐音,中华文明又被称作华夏文明。中文作为汉语系的一种,与藏缅语系最为相近,故不难想象,当时可能有一批或更多藏缅语系的人民来到了中原,对中文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此后中文发展经历了甲骨文和金文时代,包括商朝和西周;古汉语时代,东周到东汉(公元前771到公元220)这种语言系统被学者称作雅言,此外,学者将这时的发音称作正音,并推测其是由夏商时期的发音演化而来。中古汉语时期,包括南北朝、隋朝、唐朝(公元220-960),汉朝覆灭后,中原陷入混乱,直到隋朝统一全国。与此同时,中原大量人南迁,结果南方地区的语言也逐渐贴近中原。隋朝还首次出现了科举,要求考生严格按照韵律作诗。第一本关于韵律的书--切韵。早期现代汉语时期(960-1900),明朝时期出现了两本汉语言重要书籍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它们是早期现代汉语音韵系统的基石。可惜的是,即使到19世纪晚期,也未能形成统一的口音。现代汉语时期(1900至今),1913年最终确定了超过6500字符和汉语拼音,随着1919年国音字典的发布开始影响全国。1955年,国语改为普通话。从1930s中国开始了汉语简化,到1964年基本完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用的简体汉语。关于汉语发音。汉语发音相对简单,不存在英语那样存在多个辅音音节,比如spr-or-nths.汉语拼音声母通常是一个随机的辅音字母,中间部分则是由元音或者是双元音,结尾则又是由随意的辅音字母组成,结尾也可以省去。标准的汉语拼音模型可归纳为(声母)(随机的中间韵母)韵母(韵母或声母)即(C)(M)V(V/N)。所以在汉语中,一个韵母便可组成一个音节,比如a啊`e饿。辅音系统中包括①双唇音:bpm②舌根音:ɡkh③舌尖前音:zcs④舌尖中音:fdtnl⑤舌尖后音:zhchshr⑥舌面音:jqx。韵母系统按位置分可分为中间韵母,主音韵母和词尾韵母。随着语言的发展,汉语韵母逐渐出现了音韵变化,以儿化音为典型,韵母结尾时带有儿化音,如-i→er:树枝shùzhīr脸蛋zhǎoshìr。汉语共有4声,但在词语组成过程会发生变音现象,①当一个高音直接接低音或是低音直接接高音时,就会产生变音现象。②当第三声直接接第三声时,前者需要变音③当第四声接第四声时,前者需变音④当同时有三个或四个以上的三声时,除最后一个保留三声,前面都变成二声。关于汉语的词法。汉语9成的复合名词名词词素都在右边,例如:赌局,触角,租金。85%的复合动词,动词都在左边,例如:闹鬼,吸入。汉语的衍生词缀是一种粘着词素,包括能黏在动词和名词前后的前缀与后缀。前缀常用的有老/小,比如称呼某人为老杨,这类似英语中的昵称一样,老+姓氏来称呼较老的人,同样小+姓氏,小张,一般用来称呼年岁较小的人。老小还应用其它各类名词,比如动物:老虎,老鹰,老鼠等等。后缀常见的有“子”儿子,老子,皇子;“化”,;老年化,现代化,工业化;“度”,尺度,速度,力度。有时加后缀的词加上一个自由词素还有可能变为一个新词,比如:狮子,石头记。中缀是一种插入词语中间从而衍生出一个新词的粘着词素。常见的有“得”“了”,比如,找得到他,看得见吗,他得了病。但是“得”和“了”有时不仅仅不仅仅只作为一种中缀,它们还能与其它自由词素组成动词词组,比如晓得,舍得。曲折词缀包括①形容人类指示词时使用的“们”,例如我们,你们,朋友们;②表示完成时态的“了”,比如“我做了作业”,但了还可以用做将来时,比如“我做了作业再说”;③表示事情发生过的“过”,显然,“过”表示某件事至少曾经发生过,比如“我吃过饭了”,但“过”不能使用在一些无法重复做的事,比如哥伦布发现过新大陆,这样明显不同,因为新大陆只能被他发现一次。④表动作完成了的“着”比如“我找着他了”,“着”还表示动作进行或是维持着某种状态,比如“墙上刻着他的名字”,“他们正忙着呢”。附着词素类似于词缀,又跟词相近,因为他们既不属于主干又不构成语法结构。句尾附着词素①呢,吧,吗等疑问词,比如:你喜欢她吗?“吗”通常用于疑问句末尾,使整句形成疑问结构②位置助词,典型的有上、下、里、外。叠词是指重复某个词素而形成一个新词的现象,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和量词都可以重叠而形成叠词。①量词叠词,例:今天条条新闻都很重要。这里座座山都很高。②非正式亲属称呼叠词,例:爸爸,妈妈,弟弟,哥哥③形容词叠词,例:红红的花,厚厚的书,慢慢地走。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形容词叠词现象,比如快快乐乐地走了,这是AABB模式,同时还可能出现ABAB模式,笔直笔直的公路,冰凉冰凉的水。③动词叠词,例:我今天就准备看看书,我们就切磋切磋。我国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