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症结何在:两大矛盾妨碍毕业生就业.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生就业难症结何在:两大矛盾妨碍毕业生就业.docx

大学生就业难症结何在:两大矛盾妨碍毕业生就业.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生就业难症结何在:两大矛盾妨碍毕业生就业7月,我市又一批高校学子毕业离校。曾几何时,他们被称为天之骄子,而今,他们的就业状况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毕业生近2万接收总量有史最多“原以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万金油’,好找工作,可如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一下子毕业那么多人,竞争太激烈了,弄得我们‘高不成低不就’的,有好多同学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小杜讲起自己专业的今非昔比,满脸委屈。烟台大学法学专业的小王,有着与小杜类似的处境。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只有考取国家律师资格认证之后才能进入公检法部门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而司法考试的难度不亚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在经历了无数次碰壁之后,他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进入开发区某汽车公司从事营销工作。随着山东省“东部突破烟台”的战略部署和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实施,烟台在国内城市中也具有越来越强的“磁力”。近几年,不但吸引着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而且大学毕业后“爱在烟台,难以离开”的人也越来越多。据市人事部门统计,今年我市应届大中专毕业生预计接收总量接近2万人,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而另一方面,各大招聘企业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正在不断提高,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状况面临着巨大压力。两大矛盾阻碍大学生就业近几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市接收的毕业生数量急剧扩大,仅以非师范类本科生为例,2004年达到4527人,2005年达到5949人,分别比2001年增长51.4%和98.96%。这给就业带来一定压力,也使应届毕业生考研持续升温。“我们班像我这样的‘考研专业户’还有四五个,都住在附近。”在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鲁东大学周边,租住着大批的应届毕业生,准备利用学校的资源继续着他们的考研事业。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小李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自己把济南、青岛、淄博等省内的大城市几乎逛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大学生卖猪肉、当保姆、在餐厅做服务员的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考研反而成了逃避就业的最好选择。”无奈的小李反问记者:“找个工作咋就这么难?”“高校扩招并不是引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两大矛盾才是妨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原因。”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科矫庆强对就业难的症结所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矛盾之一,是大学生的职业预期与实际就业存在偏差。今年,我市有关部门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毕业生及在校生在选择个人的职业方向时,还往往是从自身的爱好出发,对国家需要和社会实际需求缺乏考虑。今年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的,要比选择“制造业”、“服务业”的人数高出近20个百分点,这与我市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存在较大偏差。而从过去5年的情况看,真正能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寥寥无几,而不受在校生青睐的非国有单位则吸纳了近40%的毕业生。这表明,尽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预期整体上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与历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由于就业预期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符,势必产生毕业生就业困难与有业不就的奇怪现象。矛盾之二,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不匹配。紧缺专业严重缺乏与大众化专业明显过剩的矛盾在很多县市区同时存在。此外,业务技能和实践能力也不能匹配,由于部分学校盲目扩招,造成学用脱节,毕业生的业务水平、操作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相比,有很大距离。出台政策我市鼓励基层就业“只要能在烟台市区里工作,给我多少钱都去!”这是烟台大学新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赵对记者说的一句话。小赵是烟台大学新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今年年初,莱阳某知名食品企业录用他为企业内刊编辑,这对于专业对口的他实属求之不得,但他却因为该企业驻地在县市区最终放弃了工作机会。受经济基础、对外知名度等因素影响,毕业生向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集中流动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也成为“城市”就业难的又一隐患。据统计,在我市周边的县市区中,莱州、招远、龙口每年生源总量为1000-2000人,而每年返回其生源地的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毕业生仅为10%-20%。其中,每年回长岛的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还不到10人。相比之下,实力薄弱的乡镇企业更是远远达不到每年毕业生返回50%以上的需求。据了解,我市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到农村或基层创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落户、转正定级、工资待遇、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公务员报考等方面,给予政策照顾。教育部门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学校和民办学校任教,近3年先后有2000多名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县级人事部门每月到乡镇举办人才交流会,定期为重点乡镇选送人才,并会同组织部门选调优秀毕业生进村、到企业挂职。记者夏丹相关链接各高校成立就业指导中心水母网7月18日讯(记者夏丹)记者从市人事局获悉,为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