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副泥鳅三倍体诱导和性别特异DNA片段的研究的综述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鳞副泥鳅三倍体诱导和性别特异DNA片段的研究的综述报告.docx

大鳞副泥鳅三倍体诱导和性别特异DNA片段的研究的综述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鳞副泥鳅三倍体诱导和性别特异DNA片段的研究的综述报告引言:大鳞副泥鳅(Mudloach,也称泥鳅科(Opsariichthys)鱼),是淡水鱼类中常见的种类之一,尤其在中国南方地区十分常见。Mudloach以虫类、水生昆虫、螃蟹、小鱼等为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Mudloach基因诱导技术在现今水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大鳞副泥鳅三倍体诱导和性别特异DNA片段的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大鳞副泥鳅三倍体诱导的各种途径,以及性别特异DNA片段的研究,为后续Mudloach基因诱导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一、Mudloach三倍体诱导技术的研究1.3种诱导方式大鳞副泥鳅三倍体诱导技术可以采用的方式有以下3种:a.低温诱导法:低温(18~19℃)充分刺激精子,可使样品50-70%的形成三倍体鱼胚。在25℃的水温下,大鳞副泥鳅的卵子和精子经过3-10分钟日光灯照射和鲢鱼目凝血素(LHRH)注射处理,再转温至19℃处理15-20分钟,形成高达50%的三倍体鱼胚;b.激素诱导法:用法尼鲁素(NF)和去甲雄胺(DTG)制造卵和精子混合物,然后放到20℃左右的水中作用15-30s,再置于18℃左右的水中2-5分钟,即形成三倍体鱼胚;c.父本染色体植入法:采用舌眼鳢(AllogynogeneticGibelcarp)或小黄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染色体植入到大鳞副泥鳅精子中,通过水中电渗造成精卵融合,形成三倍体鱼胚;以上三种方式都可以有效地诱导大鳞副泥鳅实现三倍体成活,而低温诱导法被认为是最为经济和可行的方法,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2.影响产生三倍体幼鱼的影响因素影响Mudloach三倍体产生的因素包括线胚期间水质、温度、基因型、家族背景、性别等。其中基因型和家族背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选取好的家系进行优胚筛选既能提高三倍体的产生率,又能提高三倍体的存活率。此外,三倍体鱼卵发育的前期运动、胚胎发育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三倍体幼鱼的存活率。因此,三倍体诱导过程中,对样品的筛选和优化至关重要。二、Mudloach性别特异DNA片段的研究1.分子性别特异探针基于PSM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的PCR探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Y-Box探针(simplesequencerepeat)。在这些模板DNA上扩增出的两个特定长度的DNA科大容易区分雄鱼和雌鱼。由于Y-Box探针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大鳞副泥鳅的性别,因此在选种、饲养和管理大鳞副泥鳅群体过程中被广泛应用。2.雄性决定因子的分离研究人员还对大鳞副泥鳅是通过雄性决定基因来体现的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F-box和LRR域以及MADS-box”(FLM)家族基因序列调控大鳞副泥鳅雄性决定的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大鳞副泥鳅的性别分化机制是复杂的,但通过基因组学的研究和方法的不断改进,探究性别特异DNA片段和雄性决定因子相关的基因序列,使Mudloach基因诱导技术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实现大规模、高效的三倍体成活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结论:总之,大鳞副泥鳅采用三倍体诱导技术后的性别控制、高密度养殖、以及肉用鱼等性状的改良研究均得到了广泛的开展。未来需要深入研究其性别决定机理并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三倍体产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