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桃源行.docx
上传人:文阁****2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王维:桃源行.docx

王维:桃源行.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王维:桃源行王维:桃源行王维:桃源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桃源行》作者: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解】(1)逐水:顺着溪水。(2)古津:古渡口。(3)坐:因为。(4)见人:遇到路人。(5)隈:山、水弯曲的地方。(6)旷望:指视野开阔。旋:不久。(7)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8)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9)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10)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11)物外:世外。(12)房栊:房屋的窗户。(13)喧:叫声嘈杂。(14)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15)引:领。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16)平明:天刚亮。闾巷:街巷。开:指开门。(17)薄暮:傍晚。()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去:离开。()灵境:指仙境。()尘心:普通人的感情。乡县:家乡。()游衍:留连不去。()自谓:自以为。不迷:不再迷路。峰壑:山峰峡谷。云林:云中山林。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韵译】渔船顺着溪流走观赏山水一溪春;古老的渡口夹岸的桃花艳丽缤纷。坐看红花一树树忘却究竟走多远;行至青溪尽头空空荡荡不见有人。有一山洞入口暗行小径开头曲折;走不多远旋即看见陆地广阔无垠。远远望去有一个云树相聚的去处;近看却是千家万户种满花卉竹林。樵夫最初自我介绍他们汉代姓名;村中的居民都没改变秦代的衣裙。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武陵的桃花源;还在世外仙境建起了自得的田园。月明高照松下房舍窗棂一片清静;云中朝阳初露到处是鸡犬的吠鸣。听说来了凡人大家集拢来看究竟;竞相引领回家打听家乡近来情景。天一亮,他们就开门打扫街巷花径;傍晚,渔人樵夫便乘小船回到山村。当初因为避乱先人离开混乱人间;再说来到这神仙境地就不想回还。深山峡谷谁也不知道人世间的事;外界看这里也只看见渺远的云山。至今已不再怀疑仙境之难于闻见;只是尘心未尽仍然思念旧的乡县。出洞后尽管觉得桃花源山水远隔;始终打算辞家去桃花源长期游历。自以为走过的旧路应该不会迷向;怎么知道山峦沟壑而今已经改变。当时只记得进入山中后很远很深,沿着青溪几经转折才到深邃云林。春天已经来到遍溪都是桃花流水;辨不清桃花仙境该到何处去找寻?【评析】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本首诗就是以《桃花源记》为原本,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并在艺术形式上加以创新,其风格别有一番情趣。《桃源行》诗题下原注:“时年十九”。那么,我们由此可以大体上推断出此诗的创作年代应该是唐玄宗八年,此时唐朝正处于兴盛之时,诗人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生活衣食无忧的诗人,无法客观地了解现实社会的种种真实现状,少年不知愁滋味,便一改陶渊明诗中的那个“秋熟靡王税”理想社会状态,而转向另一种恬淡静雅的脱俗之境。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加之王维勾勒的一幅幅生动画面,将世人引入了一个理想的人间仙境,它可以让人们跟随渔人的步伐,偶遇桃花源,然后离开,心生怀念的情愫,并再度找寻这个令人无限向往的所在地。春光无限好,绿水青山,桃花两岸,渔舟逐水。这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红树”、“青溪”,诗人用如此光鲜艳丽的色调将春光美景点缀得绚丽多姿。前四句,诗人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为原材料,描述渔人贪恋桃花,忘了远近而行至溪的尽头,此处,诗人将绚烂的春色与盎然的意兴相融合,而故事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如何让读者的想象与诗中的故事发展达到完美的切合呢?诗人在第三句写道“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简单而又概括的叙述,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甚至把自己化成渔人的影子,随之离开渔舟,登岸,在幽深的山口处前行,并在发现桃花源时豁然开朗。这是很好的过渡,引人入胜。“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桃源”在此句中,诗人将对景物的描写慢慢的由遥远的天边向周身的花竹拉近,远处浮云缭绕着参天大树,近处的房屋百千,零散的布局,加之桃花翠竹的点缀,透露出一派祥和、静谧、温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