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页.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页.docx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页.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人民版)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报刊业、影视业、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理解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大众传播媒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现实的反映。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制作报刊发展简表、分组阅读课文草拟解说词解说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概况,通过布置互联网展厅的形式了解互联网发展概况。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建构。②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归纳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③通过出示图片和有关史料引导学生归纳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组解说广播影视发展状况和分组布置互联网展厅的形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品质,树立正确网络观②通过资料和生活实例感受大众传播媒体对民众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③通过报刊、影视等资料在历史学习中的运用,认识其史料价值并培养理性判断其史料价值和辩伪的意识。教学重点大众报业和电视的发展教学难点知识上:大众传媒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方法上:图片的对比使用、史料价值的判断教法学法一展厅:报刊以社会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为引领,从传媒社会学的角度剖析大众传媒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比较法、小组活动、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读图对比分析、列表归纳、合作讨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板书设计三展厅:互联网二展厅:广播影视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流程【导入】视频日本大地震,提问: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信息。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是大众传播媒体,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应用时政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主题,拉近学生与本课内容的距离。【讲授新课】一展厅:报纸1.教师出示《成都商报》,导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唐代的<<邸报>>2.阅读课文并制作大众报业发展简表。阶段时间代表特点序幕国人办报开始高潮发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动手能力,初步了解大众报业发展状况,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后面学习作铺垫。【活动一:探究报纸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你熟悉的报纸并讨论报纸的作用,它对人们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第二,在传播新闻、舆论监督、通达民情、立言议政、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在报刊多样化和更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等各方面产生了全方位影响。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活跃课堂气氛,了解报刊的作用,再通过材料使学生获取大众报业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的信息,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B.报纸是社会的晴雨表,它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以政论性报刊为例,出示不同时期图片,分析其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主题?主题:救亡图存,维新变法主题:宣传新文化,唤醒民众,思想启蒙宣传中共主张,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根据图片内容判断是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报纸,该时期的报纸反映的时代主题有哪些?【小结】报纸与社会的关系二展厅:广播影视【活动二:角色模拟—分组解说广播影视发展概况】1.学生分为广播组、电影组、电视组,阅读课文后自编解说词模拟解说员分别简介广播、电影、电视概况。2.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补充(1)广播组学生代表解说广播发展状况,要点如下:四个第一:①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上海)。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③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归纳、表述能力。(2)电影组【学生代表】解说电影发展状况,要点如下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具有真、奇、活等特点。20世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定军山》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风云儿女》抗战结束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⑤新中国成立后,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反映到电影上,改革开放后一些电影赢得国际奖项。【教师】点评后补充视频资料: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火车到站》时情景师:该视频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