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至2023年七年级上半期期末考试地理题带答案和解析(吉林省通化市.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至2023年七年级上半期期末考试地理题带答案和解析(吉林省通化市.pdf

2022至2023年七年级上半期期末考试地理题带答案和解析(吉林省通化市.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选择题北纬45度习惯上的表示方法是()A.45°EB.45°WC.45°ND.45°S【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解: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北纬和南纬各有90°.由此可知,北纬40°的表示方法是40°N.故选:C.选择题下列纬度圈最长的是()A.10°SB.20°NC.40°SD.60°E【答案】A【解析】试题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也就是说,纬度越低纬线越长,纬度越高纬线越短。据选项可知:10°S纬线纬度最小,因此纬线圈最长,故本题选A。选择题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A.正午12点B.日出前后C.日落前后D.午后两点【答案】D【解析】试题气温一般指大气的温度,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出现在日出前后,故本题选D。选择题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A.风和日丽B.晴空万里C.晴转多云D.终年严寒【答案】D【解析】根据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天气是短时间内多变的,不稳定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长期的;故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晴转多云描述的的是天气;终年严寒描述的的是气候;结合题意。故选D。选择题某地气候是终年高温多雨,该地气候属于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答案】B【解析】根据热带气候类型的判断,进行分析解答。已知该地气候是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地区分布最广;结合题意。故选B。选择题庐山、九江纬度相近,但九江气温比庐山高,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纬度因素D.洋流因素【答案】A【解析】根据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庐山因为海拔高,所以气温低;故九江气温比庐山高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结合题意。故选:A。选择题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英语B.俄语C.阿拉伯语D.汉语【答案】D【解析】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俄罗斯的官方语言是俄语,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超过13亿,故选D。选择题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分布在()A.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B.环太平洋地带C.板块内部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根据板块学说的观点,地球表层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在不断运动着,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所以选A。选择题不属于六大板块的是()A.太平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答案】B【解析】试题六大板块是指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故选B。选择题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较密集的地方说明地面()A.坡度较陡B.坡度较缓C.一定是山脊D.高度一样【答案】A【解析】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进行分析解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选择题下列地区以黑种人为主的是()A.北美洲B.西亚C.非洲南部D.东亚【答案】C【解析】根据世界不同人种的分布,进行分析解答。北美洲、西亚主要是白种人;非洲南部主要是黑种人;东亚主要是黄种人;结合题意。故选:C。选择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赤道B.0°经线C.西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