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典籍中的歇后语.docx
上传人:文库****坚白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禅宗典籍中的歇后语.docx

禅宗典籍中的歇后语.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禅宗典籍中的歇后语禅宗典籍中的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两者组合起来说明事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使人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使人明晓哲理,提升智慧。在众多的歇后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禅宗典籍。这些来自于禅宗典籍中的歇后语,不仅蕴含哲理深刻,还能指导学佛者修行悟道。看看下面yjbys小编为你整理的禅宗典籍中的歇后语吧。一、矮子看戏——随人上下矮子看戏——随人上下,又作“矮子看戏——见前面人笑,他也笑”等。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禅宗常用来比喻习禅者参禅修道没有自己的见解,跟随别人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如《五灯会元·五祖法演禅师》:“忽有个汉出来道:‘长老你恁么道,也则白云万里。’这个说话,唤作矮子看戏,随人上?,三十年后,一场好笑。且道笑个什么?笑白云万里。”又《虚堂和尚语录》卷二:“何况如矮子看戏,随人上下,虽然只知暖日生芳草,那料春风暗着人。”二、八十老人(翁)入场屋——不是小儿嬉比喻事情重要,不同寻常,应当认真慎重地对待,不能像小孩玩游戏一样。如《五灯会元·云居道膺禅师》:“傍家行脚,到处觅相似语,所以寻常向兄弟道,莫怪不相似,恐同学太多去。第一莫将来(别把现成的东西拿来),将来不相似,言事也须看前头。八十老人人场屋,不是小儿嬉,不是因循事。一言参差及千里万里,难为收摄。”三、百尺竿头弄影戏——瞒你又瞒天比喻在百尺高的竿头上演戏,上下均看不清,把所有的人都瞒住?。佛家常用来比喻真正的禅机不为人所知。如《五灯会元·道场居慧禅师》:“百尺竿头弄影戏,不唯瞒你又瞒天。自笑平生歧路上,投老归来没一钱。”四、半夜枕头——须要摸着比喻半夜时天黑什么也看不见,上床睡觉找枕头,必须自己用手去摸。佛家比喻领悟佛理禅机,不能靠夕队指点,最终必须靠自己向本心去求取。如《五灯会元·香山道渊禅师》:“香山有个话头,弥漫四大神州。若以佛法批判,还如认马作牛。诸人即不作佛法批判,毕竟是什么道理。击拂子,无镭锁子,不厌动摇。半夜枕头,要须摸着。”五、抱桥柱洗澡——放手不得比喻固守他人或自己的教条不放,不知变通、灵活地运用。如《五灯会元·梁山师远禅师》:“如今丛林中提唱者甚多,商量者不久有般底,只道,宗师家无固必,凡有所问,随口便答。似则也是,是即未是。要恁么,只作个干无事会,不见杨岐用处,乃至祖师,千差万别,方便门庭,如何消遣(理解使用)?又存般底,只向佛边会,却与自己没交涉。古人道,凡有言句,须是一—,消归自己,又作么生?又有般底,一向只作自己会,弃却古人用处,唯知道明自己事,古人方便却如何消遣,即消遣不下,却是抱桥柱洗澡,要且放手不得。此亦是一病。”六、布袋里老鸦——虽活如死比喻徒有形式,即使有了也毫无用处。如《碧岩录》卷二:“虽是祖师禅,大似布袋里老鸦。”又《五灯会元·钦山文邃禅师》:“师与岩头、雪峰过江西,到一茶店吃茶次,师曰:‘不会转身通气者,不得茶吃。’头曰:‘若恁么,我定不得茶吃。,峰曰:‘某甲亦然。’师曰:‘这两个老汉话头也不识?’头曰:‘甚处去也?’师曰:‘布袋里老鸦虽活如死’。”七、长蛇偃月——未见输赢武侯八阵中的长蛇阵、偃月阵二阵,都是最高阵,法鼓相当。姐虚堂和尚语录》卷一:“师云:‘尽道金地招手,江陵点头。殊不知,长蛇偃月,未见输赢。检点得来,剑去久矣。”’八、大虫裹纸帽——好笑又惊人老虎头上裹上纸帽装人,让人看了感到可笑,同时,又让人害怕。比喻不伦不类的事情,既让人感到可笑,同时,又让人感到吃惊。借指有人对佛经义理并未领悟,不懂装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