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西洲曲(大全10篇)总结是对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个及时概括。写作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旅游达人整理的旅游攻略,分享给大家参考。西洲曲篇一爱而不得,便是西洲曲所表达的意思了。它与蒹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从语言上来看,确实有了很多不同的发展。诗歌所勾勒出的意境更加的鲜明,所寄托的思念更加的细腻浓厚。从形式上来看,蒹葭和西洲曲相同。都是三折一叹。蒹葭都是四言一句,回环往复。但西洲曲有了很大的发展。每句五个字,还采用了顶针的手法。这就像现代的流行歌曲,不经意间就记住了。记得庞龙的两只蝴蝶、筷子兄弟的小苹果,都是在曲调上使人一下子就记住了,所以得以传唱。西洲曲的形式也是如此。诗歌不仅语言简单,而且容易被记住。像“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读起来朗朗上口。多读几遍,不仅意思明白透彻,而且使人不自觉的在脑中勾勒出一幅优美诗意的女子采莲图。在那样一个秋天,莲花开的正旺,撑一片小舟,恣意荡漾。随着自己的思绪,不经意的停歇。带着自己的思念摘下一朵莲,许下一个心愿:也许,爱人不久就归来了。从表达上来看。西洲曲通过简单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把一个相思之情的女子跃然纸上了。构思精巧。以梅花起兴,借采莲表达自己的思念。最后,无法排解的相思,寄托给南风。虽然是相思,但是从表达上来看,越读越有趣。完全没有愁苦之情。只是让人感到那种两小无猜,纯真的感情。读起来,给人一种初恋般的青涩之感。读每一句,都让人不仅仅只有一幅优美的画面,而是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这比王维的“莲动下渔舟,清泉石上流”更胜一筹。比如“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一句,就让人联想到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虽同是相思,却没有那么黏着。在表达上更加的纯粹。从意境上来看。西洲曲则达到了情景相融的境界。景中有人,人中有情。摇曳乎其中。让人爱不释手。来回地读,更能品味出那种爱尔不得的相思之情。虽浓厚,却不腻。那样纯粹,那样自然。其色彩也是明艳,但却不给人一种艳的感觉。词语也是情理,但不饰藻琢。“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文章最后将排遣不了的相思之苦寄托给南风。读来更是有味道。整篇文章虽表达爱而不得,但是却给人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感觉。没有给人更多的压力,却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文章中以“莲”字为双关语,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一句。将自己对爱人的想念,以及想念的浓情表达出来,委婉细腻,给人不限的想象。这便是西洲曲。一个将江南女子的柔美表现的淋漓尽致的曲子。给人无限的遐想。西洲曲篇二“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风吹叶落,她误以为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候情人的到来。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于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2、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句是托月寄情,而这一作品则是托“梅”托“莲”来表达相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自然景物起兴。“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莲心”即“怜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传情,然而,“鸿飞满西洲”,却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极写相思之深;“海水梦悠悠”,“海水”“悠悠”,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寄情。总之,诗歌善于以眼前的寻常之物,或起兴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语意双关,婉转倾吐真情,耐人寻味。3、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早春时节可“折梅”,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诗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丰富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4、蝉联而下,巧“接字”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针勾连,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