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一、控制(kòngzhì)轧制二、钢的韧化1、影响韧性(rènxìnɡ)的因素(1)成分一般的,加入合金元素会使材料强度提高,但由于基体内缺陷增加,而会使塑性和韧性(rènxìnɡ)降低。(2)气体和夹杂物(3)加工工艺2、强化机制对韧性的影响(1)固溶强化(2)位错强化。对塑性和韧性双重影响(3)沉淀(chéndiàn)强化(4)晶界强化细小均匀的晶粒既可提高强度又可改善塑性和韧性——是控轧的基本目标。(5)相变强化3、冷脆系数表示各强化机理和成分对强度和韧性的影响表示有提高脆性断裂的倾向三、热变形时钢的奥氏体变形与再结晶1、热变形时钢的再结晶高温A体区变形的钢,加工硬化与高温动态软化(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同时进行。2、热变形间隙时间(shíjiān)内A体再结晶(1)在道次间或加工后,A体区冷却时将发生静态回复、静态再结晶和亚动态再结晶。(2)各因素对A体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①原始晶粒大小:原始晶粒越细,再结晶后晶粒也越细。②变形量:在一定轧制温度下,变形后A体晶粒尺寸随变形量增大而减小。但大压下率部分的晶粒细化效果减弱,60%压下率甚至于没有细化作用,其极限植为20~40③变形(biànxíng)温度晶粒大小是变形(biànxíng)温度的弱函数,且取决于A体再结晶情况。④变形(biànxíng)速度:与温度同样效果。⑤变形(biànxíng)后停留时间既会增加A体再结晶数量又会使再结晶A体晶粒长大。⑥微量元素微合金元素在钢中以C和N化合物形式析出,起细化晶粒作用。溶于固溶体或分布在基体中小质点析出物都可阻止晶粒长大。但微合金元素有强烈抑制A体再结晶作用,可使再结晶数量减少、晶粒尺寸增大。3、再结晶区域图(1)以变形量为横坐标,变形温度T为纵坐标的图,依变形后组织是否(shìfǒu)再结晶分三个区域:未再结晶区Ⅰ部分再结晶区Ⅱ再结晶区Ⅲ2)一道次轧后再结晶区域图Ⅰ区:回复区给予压下,反而局部生成巨大晶粒,相变后组织不均。Ⅱ区:再结晶和未再结晶的晶粒混合物。Ⅲ区:细小(xìxiǎo)再结晶晶粒,晶粒大小随变形量增大而细化。压下率大的部分完全再结晶区低于临界变形量的部分,只有回复的Ⅰ区介于两者之间为部分再结晶Ⅱ区。(3)多道次轧制4、保温中A体晶粒长大§2控轧控冷理论(3)从未结晶(jiéjīng)A体F体晶粒①、可能得到细小F体晶粒F体晶粒在晶界和变形带上形核。②、也可得到粗细不均的混晶F体。③、获得何种组织取决于未再结晶(jiéjīng)区内是否得到均匀的变形带。④、总变形量和道次变形量要大。1)总变形量应45%,可得F体晶粒(12~13级)2)一道(yīdào)次压下率越大,越易产生变形带,越易获得均匀组织。⑤、未再结晶区材料强度由固溶强化()和F体晶粒尺寸(d)等决定。(4)几种转变类型①、ⅠA型②、ⅠB型(再结晶型控制轧制)③、Ⅱ型(未再结晶型控轧)④、过渡型(介于Ⅰ、Ⅱ间)是在A体部分再结晶区内发生(fāshēng)的转变(5)铁素体细化程度Ⅱ型ⅠB型过渡型ⅠA型Ⅱ型最细2、变形条件对AF体转变温度Ar3的影响(yǐngxiǎng)(1)测Ar3方法(2)变形条件对Ar3的影响(yǐngxiǎng)①、变形对Ar3影响(yǐngxiǎng)两种情况。②、变形条件对Ar3的影响(yǐngxiǎng)1)加热温度(原始A体晶粒度)2)轧制温度T3)变形量4)冷却速度(3)Ar3的变化对组织的影响①、单纯从相变后F体晶粒长大观点Ar3低——对获得细晶F体有利②、变形引起(yǐnqǐ)相变温度的变化较复杂1)在再结晶区变形2)在未再结晶区变形(Ⅱ型控轧)3、变形(biànxíng)条件对AP转变的影响(1)、变形(biànxíng)使P体转变加速,从而使钢的淬透性变坏。(2)、变形(biànxíng)对Ar1的影响5、在两相区(A+F)轧制时组织性能变化(biànhuà)(1)在两相区轧制时,A体与F体均发生变形(2)两相区轧制后的组织由变形未再结晶A体转变的等轴细小铁素体晶粒,以及被变形的细长F体晶粒。同时在低温区变形促进了含Nb、V、Ti等微合金化钢中碳化物的析出(形变诱导析出)。(3)性能变化(biànhuà)①、增加②、产生织构—强度的方向性,并使高阶冲击能(韧性状态下冲击能)有所降低。6、三种类型的控制轧制(1)促进F体细化的途径①、细化A体晶粒②、控轧控冷(2)控轧①、第一阶段,A体再结晶区轧制1)通过反复形变—再结晶,使A晶粒细化2)实际生产中动态再结晶有困难,主要发生静态再结晶。3)实际生产中每道次都发生完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