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Bootkit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Windows-Bootkit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docx

Windows-Bootkit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WindowsBootkit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main体现在:恶意软件的应用,网络攻击,密码学问题,系统漏洞,BIOS固件等方面。其中,恶意软件是最常见的一种攻击方式。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恶意软件能够轻易地修改操作系统的内部数据结构、控制操作系统的运行流程,造成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的崩溃和数据丢失,给用户和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信用危机。而Bootkit是一种最先进的恶意软件,它能够在系统启动时加载自身并嵌入到操作系统内核中,从而能够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在系统启动时自行启动开机密码,植根于系统所有进程中,甚至不被杀毒软件等保护机制识别或通知。因此,Bootkit成为当前计算机黑客攻击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本课题选用WindowsBootkit技术作为研究方向,通过对WindowsBootkit技术进行深入探究,了解Bootkit的工作原理,分析其攻击方式和恶意行为,为防止Bootkit攻击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究WindowsBootkit技术,通过分析Bootkit的攻击方式和恶意行为,为解决Bootkit攻击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具体目的包括:1.探究WindowsBootkit的工作原理,掌握Bootkit的技术特点和攻击方式。2.初步了解Bootkit的恶意行为,并讨论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危害性。3.分析目前已有的Bootkit检测工具及其局限性,探讨如何开发一种更为有效的Bootkit检测工具。通过本研究,可以大致了解Bootkit的工作原理,熟悉其攻击方式和恶意行为,为解决Bootkit攻击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WindowsBootkit技术的概述及其攻击方式。2.WindowsBootkit的恶意行为及其危害性。3.当前已有的Bootkit检测工具的分析和比较。4.开发一种更为有效的Bootkit检测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WindowsBootki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探讨Bootkit的恶意行为及其对操作系统的影响,分析当前已有的Bootkit检测工具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期为开发一种更为有效的Bootkit检测工具提供参考。本研究还将通过实验研究,验证Bootkit检测及防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对WindowsBootkit技术的工作原理、攻击方式和恶意行为进行初步探究。2.分析当前已有的Bootkit检测工具,讨论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3.开发一种更为有效的Bootkit检测工具,提高计算机系统的保护能力。4.组织形成一份完整的开题报告,为后续研究作出铺垫。五、研究进展本研究进展如下:1.对WindowsBootkit技术进行初步调研,了解其工作原理、攻击方式和恶意行为。2.收集现有的Bootkit检测工具,进行分析和比较。3.了解Bootkit检测的基本原理,开发了一个简单的检测工具。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研究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1.对WindowsBootkit技术的概述比较简单,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Bootkit技术的特点。2.收集的Bootkit检测工具不够全面,需要继续扩充收集范围。3.开发的Bootkit检测工具还不够成熟,需要进行进一步测试和完善。六、参考文献1.PoojaAgarwal,etal.“Bootkit:thenextevolutioninmalware.”JInfSecur:Scvs.2011;1(1):24-33.2.杨宇明,王斌.WindowsBootkit的实现和应用[J].电子工程师,2012(11):137-140.3.JosWetzels,etal.BootkitThreatsandDefenses.BlackHat,USA,2011.4.IgorMuttik.Bootkit:hidinginplainsight.VirusBulletinConference,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