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企业文化建设延伸工程企业文化的延伸工程1、CI战略;2、CS战略;3、品牌文化。第一节企业文化建设中的CI战略实施CI战略,可以把企业及产品形象中的个性、特点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使其对企业及产品产生统一的认同感和价值偏好,从而达到促进销售、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目的。据国际设计协会的估计,企业在形象设计中每投入1美元,可以获得227美元的收益。近十多年来,企业形象广告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为22.4%,比广告总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高出了9个百分点。这说明,CI作为行之有效的战略手段,受到各国企业界的普遍重视。(二)CI的盛行CI诞生在美国:1956年艾略特·诺伊斯给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设计出蓝色的富有美感(由8道条纹线构成)的标准字造型“IBM”,以体现“深邃、前卫、精密和科技”的开拓精神和独特的企业文化。“IBM'’企业标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兼具了标准字、标准色、标志等具有识别性、代表性、说明性和象征性的CI要素,因而,它标志着CI的正式诞生。CI盛行在美国: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群起模仿IBM公司。如美国西北航空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3M公司等,这些公司实施CI策划后,企业的知名度和经营绩效大大提高。20世纪60年代以后,欧美企业导人CI进入了全盛时期。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引入视觉强烈震撼的红色与充满运动条纹构成的“COCACOLA”标志,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成功地塑造了老少皆爱、风靡世界的品牌形象,被誉为“美国国民共有财产”。CI在日本流行: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企业开始创立Cl。东洋工业公司最早引入CI,并更名为马自达(MAZDA)公司。其后,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富士胶卷、丰田汽车等先后引入CI取得成功。90年代后,以三菱重工、精工电子、凌志汽车为代表的日本制造业和开发型产业使企业标志由过去复杂的图案演变为简洁、明快、雄健的几何造型,更使CI策划有了长足发展。CI传入中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中国台塑、味全等企业(均为台湾企业)率先导人CI,从此CI便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1982年CI被介绍到中国大陆,1988年广东太阳神集团公司正式导人CI,获得极大成功。随后,美的、健力宝、科龙、海尔、长虹等一大批企业相继导人CI,从而使中国的CI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旺盛时期。CI盛行之因:CI在世界上盛行的根本原因是它适应了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取得优势,光靠质量和口碑是不够的,需要企业从表层视觉到深层理念进行洗心革面的规划与变革,进而以鲜明的个性形象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偏爱。CI适应了这种需求,为企业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形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战略方法。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欢迎。(三)CI对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人们对CI的认识不尽相同。美国侧重于把CI视为沟通企业与社会的工具;日本的CI则是一种明确的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国的CI则与日本相近,注重在开发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上,探寻文化根源。客观地分析,成功的导入,可以有效地积累、传播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视觉化、规范化、具体化。这是企业理想与市场现实的有效沟通,更是强化竞争理念的重要战略手段。1.CI是一种“文化资本积累”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积累精神文化财富。CI的导入就是“文化资本积累”。如麦当劳以“品质、服务、清洁和价值”形成的经营理念和快餐文化,就是通过CI系统表现出来的,金色的“M”成为麦当劳文化的象征和重要载体。人们常说,通过CI树立起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的内核就是企业文化。CI导入的核心目的在于固化和传达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又赋予CI真正的灵魂。2.CI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式通过CI可以使企业文化这一抽象的理念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化为可以操作的标准和规范。通过CI战略的实施,对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升,转换为员工认同的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和符号系统。导入和运行CI系统的过程就是优秀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过程,即对内提高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推销自我、提升形象的过程。3.CI可以促使企业文化市场化企业文化建设往往以管理文化为重点,忽视经营文化的建设。因此,企业文化可能偏离市场和公众需求。通过CI活动就可以实现企业与市场的文化沟通。如可以通过CI对企业文化再次定位,解决企业经营的目的、经营方向等根本问题;也可以通过CI调整企业的某种理念,改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CI战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识别功能、代表功能、解释功能和象征功能,是企业进入现代社会的“绿卡”,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CI实施过程,也是一种新文化的营造过程。二、MI理念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