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静女》教学简案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2、赏析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的艺术魅力。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常识读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原来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吟唱。字词识记1、读准字音静女《诗经•那(Mi)风》静女其姝(ShtI),俟(Si)我于城隅(yU)。爱而不见(Xidn),搔首蜘(Chi)蹦(ChU)。静女其娈(IUdn),贻(yf)我彤(t6ng)管。彤管有炜(w4i),说(yue)择(yi)女(班)美。自牧归(kui)黄(tf),洵(XUn)美且异。匪(fQi)女(埒)之为美,美人之贻。2、掌握括号前字词含义静女(贞静娴雅之女)其姝(容颜美丽),俟(等待)我于城隅。爱(同通“菱”:隐藏)而不见,搔首胸胴(徘徊不定)。静女其娈(面目姣好),贻(赠送)我彤管。彤管有炜,说蟀(“说”通“悦”:喜爱。怪:喜爱)女(“女”通“汝”:你的)美。自牧归(“归”通“馈”:馈赠)英(草名),洵(实在,真的)美且异(特殊匪(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文本研读一、整体感知1、整首诗描绘了哪几个场景?明确:第一章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第二章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第三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明确:全诗以第一人称“我”写一次恋人的约会,由静女而彤管,由黄草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淳朴的恋情。二、问题探究1、“彤管”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明确:“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2、“英”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明确: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3、从约会的场景中,分析静女和男子的形象。①静女的形象分析明确: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②男子的形象分析明确: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男主人公是憨厚的。4、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黄草哪个更重要?明确:①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②照常理,彤管应比黄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夷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黄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黄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黄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姑娘借黄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黄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5、《静女》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明确:①“赋”的表现手法。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城隅”相会的一个片段情景。②“比”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黄”草之美比“静女”之美。③“兴”的表现手法。诗章中的男主人公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黄”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对静女的喜欢,才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