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概括的导游词精选.docx
上传人:是你****晨呀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贵阳概括的导游词精选.docx

贵阳概括的导游词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贵阳概括的导游词贵阳概括的导游词(精选19篇)贵阳概括的导游词篇1夏日的阳光照射着乌蒙铁塔,来到人民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主题雕塑乌蒙铁塔。塔身高29.006米,是按照贵州最高峰韭菜坪的高度缩小一百倍设计建成,象征着贵州之巅。塔身由黝黑的104块铸铁镶嵌而成,象征着钢城和煤海,在铁塔塔身四面,分别用真、草、隶、篆四体书法环刻着凉都赋,记载了凉都六盘水的发展和变迁,并成为六盘水市标志性的建筑物。浏览过历史的变迁,来体验一下湿地公园的清凉吧,明湖湿地公园是第八届贵州省旅发大会的主会场,也是贵州省第一个获得正式授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青山绿水间,一千多米的飘带彩虹桥摇曳于湖面之上,诠释着水舞钢城的设计理念,给人悠闲浪漫的感觉。夏秋的凉爽与激情退去,冬季的快乐不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尽情的体验一下雪上运动。这里有贵州唯一的高山滑雪场,在全国200多个滑雪场中纬度最低,滑雪场总面积3万平方米,雪道长达500米,可同时接待600人,每年从年初降雪开放至3月9日左右,来此体验滑雪的旅客络绎不绝,隔着老远您就可以听到滑雪场内不断的欢声笑语。在中国凉都六盘水,喀斯特地质文化、古人类文化、工业文化、六枝梭嘎的长角苗文化为代表的民族和民间文化相互辉映,古夜郎遗址、盘县大洞、丹霞山佛教、乌蒙大草原等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镶嵌在乌蒙大地,而中国凉都六盘水正盛满它的清凉,等待着我们共同的探索与发现,希望这次旅行给各位团友留下美好的回忆!贵阳概括的导游词篇2在贵阳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有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息烽集中营;有全国唯一的一幢木结构三层三檐不等边的九角攒尖顶阁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阁;有作为目前贵阳市标志、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楼;有贵州佛教第一大丛林、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弘福寺,有为纪念明朝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守仁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阳明祠等。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块土地上38个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俗,有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饱含深情的歌舞、寻找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节会;有称为中国戏剧雏形和“活化石”的傩戏、地戏,追述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记录着中原文化和贵州民族文化的交融。刺绣与挑花是贵阳民族传统工艺百花园中盛开的两朵奇葩。蜡染制品则蕴含着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它们与粗犷、古朴的傩面具等民族文化的精品一样,备受国内外友人的青睐。贵阳概括的导游词篇3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爽爽的贵阳,西安有大雁塔,武汉有黄鹤楼,成都有望江楼,昆明有大观楼一样,而我们贵阳有甲秀楼,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现在我们去参观贵阳市的标志。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0xx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浮玉桥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集山光水色为一体的甲秀楼有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到甲秀楼长联:“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