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书法工作总结书法工作总结1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让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早执毛颖来感受传统书法魅力,接受系统的技法训练,从而达到寓趣于学,涵养身心,陶情抒怀,精神愉悦之目的?这是笔者近年来所着力深思探究的课题,现根据个人粗浅经验,撷取精要,略陈陋见以求教于方家。一、试学试练,重在激趣。不少小学生来书法班之前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多数是受父母之命前来报名。此时的学生心理一定要把握好,因为是第一次与毛笔零距离接触,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学生正确执笔,强调站立练功,当学生写出第一根线的时候,教师要不无幽默的夸奖这是你人生中第一根线条,写的棒,即便写的不好也要艺术性的点评鼓励,以此来奠定学生的自信心。如果教师能适时的夸奖学生第一次拿笔就牢固或者划出的线很直,悟性不错,大有潜力,学生的兴趣或许由此而生,对教师的认同,等于精神上的皈依,第一次的好印象,会让一个即便不喜欢书法的学员从此结缘翰墨,爱上书法。二、因人选帖,避免雷同。一个班中如果都写一种书体,虽然有利于开展教学,但是容易千人一面,枯燥乏味。我采取的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任选一体,这样学生训练出来的作业不会相近和雷同,永远充满一种新鲜感。尤其是课堂结束作业分别悬挂起来,教师点评的时候,学生会感到诸体并存,绚烂多姿,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例如,一位小学员看到另一位学员写的“五环连世界,圣火耀中华”篆书作业时,她激动的说,这字真好玩,老师,我下一期能不能也练篆书?三、抓大放小,铸胆塑魂。在训练好基本笔画之后,我们着重对大字的予以完整的训练。大字是训练小学生果断下笔从容用笔的基础,如果不具备写大字的气魄和胆量,学生的书写气质、气象就难于激发出来,最终会造成格局局促,点画不英挺洒脱,造型欠佳,软弱萎靡的病笔现象。为此,我们在训练小学生基本技法的同时,很注重大字(一般15公分见方)的课堂训练,字大有气魄见胆气,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染效果和视觉感染力。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指掌肩肘的连续性动作,更促进了学生做事大气不拘泥小节的性格养成。四、悬之于墙,评之以口为了让学生获得书法临摹或创作的进步阶梯,我们通常每次课前和家庭作业都注重集中开放式点评的方式。先把诸位同学的作业悬挂起来,然后,相互谈各自的感受,提倡真诚的意见建议。教师最后做指导性总结。这样,学生对自己的作业由写完就扔,不注重和原帖比较的现象变为主动性对照,找差距,看比例,观轻重,审用笔,悟曲直,悟方圆,悟宽窄,悟开合,悟章法,悟节奏等,通过自评与评人,找差距找得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使学员在真诚评判中看到不足,避免了盲目自大。五、注重实践,道法自然。学生在书斋或者学校学习书法的训练目标不变。同时,如果能积极参与书法展览等活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更容易被激发出来。省城博物馆和美术馆每逢有重大展览活动,我们便推荐给学生自行参观,或者统一组织学员去观展,事后再写一写自己的观展感受。学生旅游名山大川,也要求他们注意看矗立在天地之间的书法作品,向大自然中书法文化学习取经。不断丰富自己的书法知识,提升书法乐趣,让书法的种子悄然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书法工作总结2一、主要收获1、坚持临帖,深挖传统。继续在汉隶上下功夫,对几个名碑反复揣摩,分析对比,强化特征,把握共性。《礼器》的清钢典雅、《曹全》的温润静秀、《西峡》的方园曲直、《鲜于璜》的奇趣古拙、《石门颂》的恣意洒脱、《杨淮表》的章法布局,都对我有新的启示。临帖中针对性地吸收借鉴,化解整合,从而对汉隶的总体气象和艺术规律加深了认识,创作中表现手法更加丰富,作品更趋古雅。2、学习交流,提高眼界。抓住各种机会,向专家高手学习。在网上收看了张继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的隶书讲座,以及刘文华、张继、张建会等各位大家在全国首届隶书高研班上的讲评。几次拜访吴振锋老师,聆听了先生的教诲。在学习交流活动中,与本省书法高手傅汝明、罗小平、余继忠、王为国、司正博等多次切磋求教。经常在作品集和网上翻阅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和书法评论,从中了解当代书法创作的特征和趋势,特别是全国隶书创作的总体面貌,使自己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书法的理性思考更加深入,尤其对隶书的精神风貌和作品的整体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并努力将其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使作品格调在贴近传统的基础上,关注时代,并能力争走出自己的路子。3、认真创作,积极参展。继续以“国展”为主,认真准备作品,反复思考调整,力争以最好的状态投稿参展。今年隶书作品先后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以下展览:“瘗鹤铭奖”全国书法艺术展;第三届青年书法作品展;“王羲之奖”全国书法展;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中华龙文化书法作品展。同时,还在“贺州杯”全国书法小品展、北兰亭()书友会会员优秀作品展、“追梦林散之”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大世界”龙年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等入展。通过参展,检验了创作水平,积累了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