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pdf
上传人:Ma****5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pdf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选择题1、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读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利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表现为()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利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优势表现在()①补充地下水②缩短径流汇集时间③增加空气湿度④解决城市缺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某地理研学小组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下渗(2)若要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行的做法有()①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②换成更长的玻璃导管③玻璃板上多放置些冰块④换成面积更大的托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回答下列小题。(1)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A.热岛效应B.地下水缺乏C.内涝积水D.干岛效应(2)导致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区()A.降水量少B.硬化地面增加C.过度开采地下水D.水资源利用率低2(3)下列措施对缓解两地“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的差异作用不大的是()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4、2021年11月央视地理栏目报道:在广东省梅州市隆文镇的石灰岩山体密林中,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龙宫的绿窟潭,潭水非常清澈,能见度高,当地大旱时,村民抽水抗旱,很奇怪的是,抽水时潭水下降了20cm,三天后反倒涨了70cm,地质专家经过考察,发现该潭内没有水流动的痕迹,也无外界河流联通,专家考察后做出了绿窟潭的结构图,同时解释了潭水不降反升和潭水清澈的原因。依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小题。(1)对绿窟潭竖潭和横潭的成因解释合理的是()A.板块运动挤压断裂形成B.为抗旱而专门修建的地下水库C.石灰岩地区,断裂发育,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形成D.竖潭沿着裂隙溶蚀形成,横潭沿着层理溶蚀形成(2)绿窟潭潭水不降反升的原因是()A.抗旱抽水,水位突然下降,裂隙和上层小溶洞的水将裂隙冲大流人B.暴雨过后,地表水沿着竖潭流人和地下水通过裂隙补给C.地表水库的蓄水通过裂隙渗人D.山体森林茂密,蓄水能力强,土壤和植被蓄水渗入3(3)潭水清澈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茂密森林中,人为干扰少B.土层薄,石灰岩层厚,沿裂隙下渗时经过岩层过滤,泥沙含量少C.地表水流入后,在潭中水无流动,长期沉积作用导致水清澈D.抽水抗旱造成水的扰动,导致泥沙随水流出洞外5、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A.①B.②C.③D.④(2)“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综合题6、图A为亚洲东岸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1)图A中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图B中的地质作用(其中a为变质岩)与图A中乙、丙二处岩石的形成相对应的是乙—、丙—。(填数码)(2)甲、乙两处出现地形倒置的是处,原因是。乙处地质构造名称为。(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甲处还是乙处?说明理由。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该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2)N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理由是。(3)图中所示水循环为水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岩浆岩可转化为②处的岩。(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理由是。8、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区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叙利亚进入伊拉克境内,在下游形成了著名的美索不达米亚湿地(如图),该湿地曾孕育了两河流域的灿烂文明。但过去30年间,由于流域内水利设施的修建及湿地人为排干等,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原有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