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团主题征文1000字(精选3篇).docx
上传人:一吃****春艳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的青春我的团主题征文1000字(精选3篇).docx

我的青春我的团主题征文1000字(精选3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的青春我的团主题征文1000字(精选3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青春我的团主题征文1000字约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篇一:我的青春我的团主题征文1000字永远年轻的龙江人王若尘我的家乡黑龙江,那是一个连土地都呈现着朴实黑色的地方。初为团员的我也怀揣着一个朴实却不平凡的梦想,想努力学习去回报祖国,回报家乡,建设边疆……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一名共青团员,我们学习、奋斗是为了什么?我的答案是:为了民族复兴的梦想,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为了龙江。龙江有这样一代代默默无声又扎实奋进的年轻人,深爱这里,建设这里,让家乡永远焕发青春的光彩和希望……但这些年,我们挤破了头想考出这个相对落后的地方,考到像神话一样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南方去。东北青年流失严重,使人不禁深思:“难道我们拼命学习就是为了离开这片生我养我的黑土地吗?”“问问你的祖辈,当年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1974年,我爷爷还是一名年轻的复员兵,一名共青团员,背着一个破袄,几件残缺的衣服坐着绿皮火车来到这座边境小城饶河,很快加入了建设的大军,分配到小南山顶上的一个部队里,他跟着部队开路、垦地、挖战壕,每天艰苦训练……在这里洒下了数不尽的汗水,中苏关系紧张时,他更是一名称职的战士。今天,小南山成为了环境优美的景区,“全中国100个值得去的地方”之一。每每溜达到这里,爷爷总是忍不住用他那关里家的口音激动的同我讲:“这满山的松树,都是我和我那些战友当年种的啊。”奶奶刚来时几乎一无所有,没有亲朋好友,没有工作。她认识些字,本是老家的妇女主任,一名年轻的共青团员,却来到这么个陌生的地方,但巨大的落差没有压垮她:“这块儿地方好啊,有山有水的,地也好,以后肯定会发展起来的!”乐观的她很快对这片热土有了最初的感情,加入了那个年代建设大军。一个一米五多女同志,在砖厂找到了拉水泥的工作,这于她而言实在是艰巨的,但她却因为有了工作,能建设社会主义为这片土地而奋斗而高兴。但这样的工作对她来讲无疑是艰巨的,但这更坚定了这位坚韧的女青年把这里建设起来的决心。后来,30多岁的她赶上了改革开放,那些年她养过貉子,下江打过鱼,最后去学了手艺,开了第一家羊汤馆,还能炒一手好菜。她做的羊汤配筋饼卷土豆丝,成了我们县老少皆知的美食,她自己也常开玩笑:“市长来了都得尝尝我做的饭呢哈哈哈。”她的小羊汤馆为这座小城添了些萦萦富饶的烟火和发展的气息。爸爸上学也算是个刺头,全班最晚入团的那一批。但成为一名共青团员后,他意识到了作为国家新一代建设者肩上的责任。他高中毕业后在渔政工作了几年,需要下江执法,这使他对饶河的水路,陆路,每一条河流的名称、走向,沿岸哪有村庄,哪有“毛子村”十分清楚。他还喜欢看饶河人文地理,历史古迹。后来他被调到旅游局工作,这些积累全都派上了用场。虽然我们小城不大,却是著名《乌苏里船歌》的故乡,中华玉文化的摇篮……他致力于把这座小城每一个闪光点都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美丽的黑龙江小县城,把旅游业做起来!口岸也是我们县的一大优势,于是他还发展中俄旅游,让我们这座小城成了中俄旅游排的上数的过境城市。这些年饶河的旅游业也蒸蒸日上,这片美丽的黑土地正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经济建设,再到发展旅游业,产业领域的创新……爷爷、奶奶、爸爸更是一代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扎根龙江、不断建设、勇于创新的时代缩影,看起来都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却都有着共同的信念——把黑龙江建设好!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感慨万千、心潮澎湃;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建团百年、建设龙江的情怀凝结成一笔笔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树立起一座座催人奋进的精神坐标。从“共和国长子”“全国重工业基地”,数不尽的矿藏,再到如今,曾经沧海。而今,时代再次召唤!近些年,党和国家号召振兴东北,身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应接下一代代青年传下来的建设火炬,一身光辉,“聚是一团火”,热血燃动,洒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让这片土地再散发出新的光辉!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即使征程漫漫,依旧青春无悔!以守土尽责、造福一方的担当攻坚克难,以昂扬奋进、勇争一流的激情再战再捷!我愿将我的青春,像前辈们一样,献给这白山黑水,这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当我迎着四月猛烈的大风,听着那冰封了六个月的乌苏里江慢慢苏醒的轰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