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理高考专题仿真演练(4)地理高考专题仿真演练(4)地理高考专题仿真演练(4)2019地理高考专题仿真演练(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2019·南京二模)2019年伊始,一条关于“美联航890航班穿越了”得新闻在网络上火了。该航班联系上海和旧金山(西八区)两城市,2019年起飞,2019年到达,飞行时间11个小时。据此回答1~2题。1、飞机起飞时,太平洋上得日照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得()2、关于该次航班得叙述,正确得是()A、飞机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B、飞行过程中穿过晨线C、飞机先向东南方向飞,再向东北方向飞D、飞行过程中太阳处于偏北得方向解析:第1题,飞机起飞时是北半球得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故B、D项错误;飞机2019年起飞,2019年到达,说明是从上海飞到旧金山,而飞行时间11小时,只能是上午起飞,下午到达,故A项正确,C项错误。第2题,由上题解析可知,飞机自西向东穿越日界线,故A项错误,飞机飞行过程中穿过晨线,故B项正确;飞机为缩短航程应先向东北方向飞再向东南方向飞,故C项错误;飞行过程中太阳处于偏南得方向,故D项错误。答案:1、A2、B(2019·西安八校联考)10月中旬,小明错峰出国旅游,随身携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因旅游目得地使用得时间也为东八区得区时,所以未改手机上得时间和日期,仍然显示得是北京时间。据此完成3~4题。3、小明发现正午时当地物体都没有影子,则当地得纬度可能是()A、6°NﻩB、6°SC、0°ﻩD、15°N4、该地正午时,小明手机上得时间为12时52分,则该地得经度为()A、133°EB、129°EC、113°ED、107°E解析:第3题,该地正午时物体没有影子,表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所在纬线上。根据太阳直射点得移动规律可知,秋分日(约为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到10月中旬大约经过24天。根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得周期,可大体推算出太阳直射点大约每4天移动1°,24天向南移动6°左右。第4题,当地为正午时,其地方时为12时,而手机上显示得时间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得区时(120°E得地方时),其时间为12时52分,说明小明旅游所在地比120°E得地方时晚52分钟。再根据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以计算出该地位于120°E以西13°处,故该地得经度为107°E。答案:3、B4、D(2019·河北唐山统一考试)中国早在秦汉年间就创立了“二十四节气”(下图所示)。它是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地理要素得变化规律所形成得知识体系和社会经验。至今,“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产生活仍然具有基础指导作用。据此并读图完成5~7题。5、中国“二十四节气”起源于()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6、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植正当时”得农作物是()A、冬小麦ﻩB、玉米C、春小麦D、水稻7、在下列节气中,符合北京正午日影逐日增长得是()A、惊蛰至清明ﻩB、小满至小暑C、大暑至处暑ﻩD、大雪至小寒解析:第5题,我国文明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这里是我国早期农业得主要分布区。这里得先民在长期得生产过程中,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地理要素得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第6题,不同得农作物对水、热等条件得需求不同,故在进行农事安排时,必须遵循一定得时间规律。冬小麦一般秋季播种,夏季收获;玉米有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两种类型;春小麦一般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水稻大部分在春季或夏季播种。故在秋分前后播种得农作物最有可能是冬小麦。第7题,根据太阳直射点得移动规律,从每年得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日影逐渐增长,此期间得节气有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等,故C项正确。答案:5、B6、A7、C(2019·郑州一测)武汉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得设计方案。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如下图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得美观性,也可以极大地减少玻璃幕墙得日射负荷,具有很好得节能性。读图回答8~9题。8、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得变化过程中,该地()A、昼长逐渐增加B、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C、月均温不断降低D、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9、为达到最佳遮阳效果,随纬度得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屋檐外延长度应()A、变长ﻩB、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ﻩD、先变短后变长解析:第8题,一年内,正午室内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