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体育教案(多篇)【摘要】小学体育教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学体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玩球激发孩子对球的兴趣,发展奔跑能力及协调性,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2、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自觉地体验运动的乐趣。3、培养孩子的爱心,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意识。教学目标1、通过玩球激发孩子对球的兴趣,发展奔跑能力及协调性,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2、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自觉地体验运动的乐趣。3、培养孩子的爱心,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意识。教学过程1、同学们成自然队形站立于教师周围,在音乐声中自由地做出各项运动的模仿练习。2、抽学生做。3、孩子们在另一侧场地上拿球。4、自由玩球。5、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把球放回原处。6、教师随意牵上一个孩子的手,带领大家走成圆圈。7、分好小组后,学生拿球。8、游戏:“抱球接力“。9、分组让孩子们设计球的各种玩法。10、展示成果。11、教师播放希望小学的感谢信录音,让孩子们在愉快感受和体验中结束游戏。组织教法1、教师以“你们看过奥运会的比赛吗?……”引导孩子们做出各项运动的模仿动作。2、出示“卡通牌”使其相应的孩子快速反应。3、教师发出指令:“可爱的孩子们,做好准备了吗”,把孩子们带入“给希望小学送球”的情境。4、以“叫数抱团”的游戏来分组,然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选择抱两个球或一个球。5、开始给“希望小学送球”。6、采用“组长负责制”,教师可启发提示。7、教师表扬鼓励。作业布置课后同学们要复习今天学习过的动作和内容。教学过程1、同学们成自然队形站立于教师周围,在音乐声中自由地做出各项运动的模仿练习。2、抽学生做。3、孩子们在另一侧场地上拿球。4、自由玩球。5、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把球放回原处。6、教师随意牵上一个孩子的手,带领大家走成圆圈。7、分好小组后,学生拿球。8、游戏:“抱球接力“。9、分组让孩子们设计球的各种玩法。10、展示成果。11、教师播放希望小学的感谢信录音,让孩子们在愉快感受和体验中结束游戏。组织教法1、教师以“你们看过奥运会的比赛吗?……”引导孩子们做出各项运动的模仿动作。2、出示“卡通牌”使其相应的孩子快速反应。3、教师发出指令:“可爱的孩子们,做好准备了吗”,把孩子们带入“给希望小学送球”的情境。4、以“叫数抱团”的游戏来分组,然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选择抱两个球或一个球。5、开始给“希望小学送球”。6、采用“组长负责制”,教师可启发提示。7、教师表扬鼓励。作业布置课后同学们要复习今天学习过的动作和内容。小学体育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立定跳远是低中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地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二、学生分析1、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各种方式的跳跃,如模仿小兔子、大青蛙、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对跳跃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这些为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教学重点应放在协调用力和落地轻巧上。2、近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已经熟悉学习环境,能通过合作,共同参加身体练习,能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并相互交流。三、设计理念1、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在体育课中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增进健康,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身体现状和心理需求,让儿童在富有情境的环境中学习体育,参加锻炼。2、体育健康课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情感的体验,所以,应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的机会,以完成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各领域的教学目标。3、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渗透自我保护的常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四、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活泼地参与体育,并表现出全身性的活动。2、运动技能目标:掌握两脚同时起跳和轻巧落地的跳跃方法。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跳跃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4、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五、教学流程(一)引起动机1、“大风吹,小风吹”:学生想像大风、小风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用身体、动作、语言(声音)表现出来。教师变化口令,学生练习。当教师喊“风停了”学生做“站如松”,迅速站好。(反复几次)[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开始体育课,完成热身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表现力,在活动中表现出“动中有思、思中有练、练中有情”。“风停了,站如松”,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站立姿势和组织纪律性。2、天、地、球:教师根据自己的手势分别作出“指天、指地、成球”动作,学生随老师边喊边做。当老师手成球状,学生立即下蹲成球。[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反应力和注意力,调节运动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