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5路基防护与加固第一节概述(ɡàishù)二、路基防护与加固分类按防护与加固的目的与作用分类:1、坡面防护--保护路基边坡表面,以防受到自然(zìrán)因素的破坏(雨水冲刷、干湿及冷热循环作用,以及表面风化等)2、冲刷防护(堤岸防护与加固)--主要使沿河路堤,不致受到水流的冲刷、淘空和浸软。3、支挡建筑--指各类挡土墙,主要用以防止路基变形或支挡路基本体以保证其稳定性。4、地基加固--指提高湿软地基的承载能力的措施。三、防护与加固的区别防护工程--防止冲刷和风化,主要起隔离作用的措施。加固工程--防止路基坍滑,主要起支撑作用的支挡结构物。区别:防护工程主要用于路基本身稳定,即防护工程本身没有或很少有承受外力作用的能力(nénglì)。加固工程主要用于路基本身不稳定,即本身具有承受外力作用的能力(nénglì)。路基防护(fánghù)分类图各种各样的防护与加固(jiāɡù)工程四、路基防护与加固(jiāɡù)的原则路基边坡表面的防护:主要是防止地面水流(shuǐliú)的冲刷,而且将坡面封闭隔绝,可以避免与大气直接接触,阻止岩土进一步风化破坏。沿河路基的坡面防护:特别是浸水部分的坡面与坡脚防护兼有加固的作用,可防止水流(shuǐliú)的冲刷、冲击和淘空。干旱地区的路基坡面防护: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风蚀或积沙。坡面防护设施,本身不承受外力作用,必须要求坡面岩土整体稳定。坡面防护的前提:要求路基应有适合于边坡土质的断面形式及稳定边坡坡度(pōdù)。坡面防护设施有:植物防护(生命防护)和工程防护(无机物防护)各种坡面防护一、植物(zhíwù)防护植物防护的种类:1、种草:2、铺草皮(cǎopí):3、植树。(客土喷播)/二、工程(gōngchéng)防护4.抹面:将表面(biǎomiàn)封闭,阻止面层风化,以防止边坡剥落和零星碎落。(2-10cm,适用于石质挖方边坡)5.护面墙:浆砌片石坡面覆盖层。6.砌石防护(干砌和浆砌):防止地面水流或河水冲刷。/第三节冲刷(chōngshuā)防护适用场合:①在水流速度较缓,流向与堤岸接近平行,或在宽阔的河滩、凸岸、台地边缘等水流破坏作用较弱的地段优先选用。②山区河流(héliú)有时河槽呈“V”形,其纵坡较陡、流速较大,水流的破坏作用强烈,如果由于受地质的限制而难以人为改变水流性质时,则不得不采用直接防护措施,此时必须着重考虑防护体的坚固稳定。直接防护措施:植物防护、砌石防护—流速较小抛石、石笼、石垛、柔性板河抗滑桩—流速较大、浸水部分直接防护包括:植物防护、石砌防护或抛石与石笼防护,以及必要时设置(shèzhì)的支挡(驳岸等)。植物防护、石砌防护(同前,但要求高);抛石:适用于水流方向较平顺,无严重局部冲刷而被水浸的路堤边坡和河岸;石笼:适用于受洪水急流冲刷和风浪侵袭的地段;浸水挡土墙:在峡谷急流地段,为防止路基挤占河床。/在路堤(lùdī)设计时应考虑:1.地基的承载力是否足以保证路堤(lùdī)的稳定性;2.由压缩性土的固结变形而引起的路堤(lùdī)沉降(沉降量和沉降速率)是否影响路基路面结构的正常使用及其使用寿命。为提高路堤(lùdī)稳定性或减少沉降量或加速固结,需要采取的地基处理措施。各种(ɡèzhǒnɡ)地基处理方法一、砂垫层法材料(cáiliào):以透水性好的砂或砂砾为宜。垫层处理方法二、换填土法(tǔfǎ)部分开挖换填--仅挖除表层最软弱部分的软土,换填以好土,使沉降量减少到可接受程度(挖填深度为2m以内)。强制换填法--利用路堤填土重力将软土从路堤下向两侧或前方挤出;或者将炸药装入软土层内,通过爆破将软土挤出。换填材料:宜选用排水性能好,处于地下水以下能保持有足够(zúgòu)承载力的砂、砂砾及其它粗粒料。三、反压护道法四、分阶段施工(shīgōng)五、超载(chāozài)预压法六、竖向排水固结(ɡùjié)法引入排水单元,降低地下水位,使土固结方法:a、砂井法施工方法:强行打入法,螺旋钻法形状:正方形、三角形深度:15~20m直径:20~30cm井间距:(8~10)db、塑料板法:带宽10cm,厚几个(jǐɡè)毫米≈φ5cm砂井,最小间距0.6m七、挤密桩法和加固(jiāɡù)土桩法挤密桩(砂桩)砂桩作用:a、使周围土体变密实;b、承担部分路堤荷载;c、加速软土固结。与砂井的区别:a、形状相同,作用不同;b、砂井主要用于排水,故井径较小,间距较大,而砂桩间距较小;c、砂井适用(shìyòng)于过湿软土层,而砂桩适用(shìyòng)于松砂、乱填土及普通软粘土。石灰桩:a、化学反应原理起作用b、施工方法:旋转喷浆法c、桩的直径φ0.3~0.5m,间距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