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精品多篇】.docx

2017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7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精品多篇】【寄语】2017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教育政策法规篇一一、教育法制的有关概念(一)教育法制——概括来讲,教育法制是指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律制度的运行,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法学教育和研究等。(二)依法治教——指在民主的基础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应明确以下几点:1、依法治教的主体:包括各级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2、依法治教的范围:包括国家机关管理教育、举办学校、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教育十分明显的教育活动,以及教育经费拨款、举办校办产业、捐资助学等有关教育的活动。3、依法治教的依据:包括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理解“依法治教”这一概念必须与“以法治教”、“以罚治教”相区分。注意区别“教育法制”与“教育法治”。前者是指与教育法律制度有关的概念,后者则与“依法治教”基本相同。(三)教育法——是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教育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法与某些教材上使用的“教育法规”内涵、外延基本一致;狭义的教育法专指有关教育的法律。我们一般是从广义上使用教育法的概念。(四)教育法律规范(简称教育法规)——指通过一定的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二、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受教育机会平等(三)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四)权利和义务相一致(五)教育法制统一三、教育法律的功能和作用(一)教育法律的功能体现为统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二)教育法的作用是调整有关教育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有关教育的活动”,专指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其它活动。“社会关系”专指前述教育活动中产生的教育内部及教育外部关系。第二节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和特征教育法律规范是由教育法律所确定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其特征与一般法律规范的特征基本相同,即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二、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一)法定条件——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情况。(二)行为准则——法律规范中指明的行为规则的基本要求。(三)法律后果——当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做出或没有作出“行为准则”要求的某种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三、教育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一)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二)教育法律1、教育基本法律又称“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2、教育单行法律(三)教育行政法规1、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比较全面、系统规定。2、规定——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部分规定。3、办法——对某一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规定。(四)地方性教育法规1、执行法、补充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2、自主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五)教育规章按照制定发布机关教育规章可分为两类:1、部门教育规章2、政府教育规章教育法规体系层级形式制定机关第一层次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层次教育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教育单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第四层次地方性教育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或其会第五层次教育规章部门教育规章国家教育委员会及国务院部委政府教育规章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法》的基本内容《教育法》分十章八十四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基本原则2、教育管理体制3、教育基本制度4、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权利和义务5、教育经费的筹措体制6、违反《教育法》的法律责任《教师法》的主要内容《教师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人事法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制定的单行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2、教师的任用制度3、教师的培养、培训和考核4、教师的待遇5、违反《教师法》的法律责任另外,《教师法》还对教师的申诉制度作了较为完整的规定。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二、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有:教育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者、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其他公民等。三、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教育法律关系客观化的表现形式。(一)物1、不动产包括场地、房屋和其它建筑设施以及场馆等。2、动产包括资金、教学仪器设备等。(二)行为1、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2、学校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