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工程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审美与认知分析.docx
上传人:猫巷****婉慧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论工程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审美与认知分析.docx

浅论工程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审美与认知分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论工程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审美与认知分析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工程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美学表现特点,即逻辑性、功能性、针对性、数字化等,其美学表现形态主要有情趣之美、壮阔之美、韵律之美、诗意之美、哲理之美等,分析了美的多媒体画面对审美、认知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应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展现特定的专业美学,才能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提高教学实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但是,在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专业教师只重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密度、教学节奏方面的优势,却忽视课件在美感表达方面的价值,大量课件画面缺乏美感。粗糙的画面不能传达专业美感,又破坏了学生基于文字的想象力,在应用中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甚至分散注意力,削弱了教学效果。在工程学科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和黑板板书的优势,既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专业美感的培养。一、工程学科多媒体课件的美学表现特点由于制作工具、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的限制,工程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美感表达不同于一般艺术作品,具有以下表现特点。(一)逻辑性教学内容、制作风格、授课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美感必然是多元化的,就工程学科而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精确的逻辑推理潜在美。工程学科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课件的组织结构、页面的链接编排应该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二)功能性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职责是传递教学信息,并为此提供一个能够激起学生内心愉悦感情的场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学习的心理动力。工程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展示与专业相关的现代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三)针对性多媒体画面美必须要为学生所认可方能达到教学目的,因而必然具备针对性。多媒体画面美要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时代背景、专业素养相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人机交互效果。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引导深人的理性思索,过分花哨的画面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妨碍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四)数字化多媒体画面美是建立在画面数字化基础之上的,专业软件不仅从设计和制作方式上规范了多媒体画面的性质,还从设计观念上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数值模拟这种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设计手法可以展现工程领域的很多动态变化过程,为抽象概念的理解提供先行的感性认识。网络技术使得设计资料库极大丰富,为多媒体画面的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二、工程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美学表现形态工程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美学表现形态是通过特定的工程画面来展现的,进而丰富学生的专业联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一)情趣之美多媒体引入富有情趣的形象和情景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首先,一些抽象概念、规律在用专业术语解释的同时,通过情趣化的形象或情景导人或旁证,这是教学理念的进步。比如,年轻父母用单车接送孩子时,夏季,宝宝坐前座,冬季,宝宝坐后座,这一温馨的情景是对流换热的恰到好处的诊释。其次,许多多媒体教学软件都具有交互性特点,加入轻松滑稽的设计,更能够使枯燥的问题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籍此提高学习的效果。(二)壮阔之美多媒体教学课件画面美的形态主要是为传达特定教学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工程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情节表现方面受到诸多限制,但在量感表现、造型表现上则很便利。很多工程画面能够给人以心灵激荡的感觉,如摩天大楼、天堑大桥、高路人云、高坝截流、“鹰”击长空、“舟”飞九天等等。随着模拟、仿真技术的日益发展,可以近景或远景,局部或全局,不同方位或角度动态展示工程案例,同时通过播放节奏的控制和背景音乐的选择,多媒体演示有可能比实物情景更具备感染力。(三)韵律之美多媒体教学课件画面之美必须服务于教学并带有一定的辅助和暗示功能。对工程学科多媒体画面的审美感受,要偏重于对合规律性的某种形式的欣赏和领悟。现代工程往往是众多科学技术集成的结果,科学技术来源于人们生产、生活,而科学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又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了可能,许多现代工程犹如优美的画卷、美妙的音乐给人赏心悦目的快感。比如,战机表演“空中芭蕾”时挥洒出优雅的七彩弧线,流体力学的卡门涡街仿真实验动态演示,数值传热学模拟演示的周期性非稳态传热的温度场变化等等,不仅能形象演示抽象物理概念,而且也有一种难以言传的韵律之美。(四)诗意之美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意的民族,古往今来,赞美科学成就、描绘建设蓝图的经典诗词不胜枚举。例如,毛泽东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仅展示了一种豪迈气概,也形象地诊释了水流中央湍急、边缘平缓的流体力学规律。李政道对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历史性贡献也是中外学术界极为称道的,对于工程教育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仁刘。课堂讲解时,不仅仅停留在抽象、晦涩的专业知识上,适当讨论科技与人文、美学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