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1、人数:男生34人;女生23人;合计57人。2、学生学习习惯: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对科学教学都已经熟悉,与四年级相比,更加的活泼,有更强的好奇心,同时对问题的分析也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我是新接手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在此之前也对五年级的同学做了一番了解。在四年级时因为参加科技活动,所以学生表现出对活动的喜爱,这是学习科学的有效动力,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始初步建立学生自己的探究问题的模式。因此在本学期将会加大对科技活动,包括动手试验这一块的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着重科学素养的培养。二、教材分析: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本学期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是由原来的两个单元合并而成,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将动手操作性大大加强,提升了从“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做模拟试验收集事实——扩展研究认识自然界”这一过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外界条件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如何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活动又是怎样影响自然环境的?2.第二单元:《光》本单元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1—4课,是光传播的特点,第二板块是光和热的关系。学生学习从观察开始,观察一天中光和影的关系从而揭示光的传播规律,之后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之上回头解释影子的成因,接下来不断的提升知识层次,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在本单元的最后让学生大上动手来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对本单元进行实用总结。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本单元注重的是通过观察来推测成因,包括地形的成因和土壤的成因,同时还强调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注重学生用文字、图画、符号纪录试验结果并互相交流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一些自然现象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也有利于人类的.一面。本单元重点问题:地球表面是谁“塑造”的?它们发生过变化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本单元内容原本为五.下,现调整至五.上,这一单元沿着“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体,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重点在重力和摩擦力的研究上。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初步了解物体运动与受到的力的关系,动手试验时的准确性上。三、教学措施:由于本学期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措施也相对应的做了一些调整:1.落实好没一堂课的知识点以及课标中相应的要求2.结合五年级的具体情况对寄宿生和走读生采取不同的方做到在教学上班级整体的统一。3.加大试验在教学中的力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试验中来。4.加大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四、研究课题或创新思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搜集→展示→交流→观察探究→交流总结→家庭作业展示→课堂深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五、教学时间安排:周次内容第1周~第4周《生物与环境》第5周~第7周《光》第8周~第12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13周~第15周《运动和力》第17、18周复习、检测小学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三、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四年级学生经过低、中年级的自然学习,对自然科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