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要点整理超全版.doc
上传人:是向****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0.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系统解剖学要点整理超全版.doc

系统解剖学要点整理超全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54-骨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第1颈椎又名寰椎atlas,呈环形,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成。第2颈椎又名枢椎axis,由椎体向上伸出一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第7颈椎又名隆椎vertebraeprominens,棘突长,末端不分叉。可作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上7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第8-12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上位软骨,形成肋弓costalarch,称假肋。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胸骨柄和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sternalangle,两侧连第2肋软骨。骶管裂孔在骶骨背面正中的下端,左右两骶角之间,为骶管向下的开口,齐脊髓硬膜外腔的终点。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四骨交界处所构成的H形薄弱区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关节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黄韧带:连结相邻两椎弓板之间,由弹性纤维构成。脊柱的形态和功能:从前面观察脊柱,可见椎体从第2颈椎向下逐渐增大。从后面看,可见各部椎骨的棘突连贯成纵嵴。从侧面观察,可见脊柱有颈、腰、骶四个生理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脊柱除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外,还可作前曲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构成胸廓的关节主要有肋椎关节和胸肋关节。胸廓主要参与呼吸运动,吸气时,在肌作用下,肋的前部抬高,伴以胸骨上升,,从而加大胸廓前后径。肋上抬时,肋体向外扩展,加大胸廓横径,使胸腔容积增大。呼气时正好相反。(1)胸廓上口较小,由胸骨柄上缘、第1肋和第1胸椎体围成,是胸腔和颈部的通道。(2)胸廓下口宽而不整,由第12胸椎、第11及12对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颅骨的连结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①关节囊松弛,囊外由韧带加强②囊内有关节盘③前下方无韧带加强,易前下方脱位。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其特点是①关节盂浅,肱骨头大,周围有盂唇,活动最灵活;②关节周围由肌肉和韧带加强,上方有喙肱韧带、喙肩韧带③前下方无韧带和肌肉加强,易前下方脱位。肩关节的运动十分灵活,能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与桡、尺骨上端构成的复合关节,它包括三个关节,即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构成。①上述三个关节包在同一个关节囊内②关节囊两侧厚,分别有桡、尺侧副韧带加强。③关节囊前后松弛,桡骨环状关节面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加强。肘关节的运动以肱尺关节为主,主要作屈、伸运动。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合可使前臂旋前和旋后。(桡)腕关节由桡骨下端的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为关节窝,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侧面为关节头构成。该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的鞍状关节,可作屈、伸、收、展、环转和对掌运动(拇指远节掌面和其他4指的掌面相接触的运动,为人手所特有的功能)。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结构成。骨盆被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所围成的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小骨盆上口为界线,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骨盆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和保护盆腔脏器。在女性,骨盆还是胎儿娩出的产道。女性骨盆外形宽短,骨盆上口近似圆形,较宽大,骨盆下口和耻骨下角较大。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结构特点是:①髋臼深、股骨头小,牢固。关节囊坚韧致密,前下方有髂股韧带加强,维持人体直立。②关节囊反包绕股骨颈内侧2/3,股骨颈骨折可分为囊内囊外骨折。③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囊外还有耻股韧带、坐股韧带。髋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但其运动幅度远不及肩关节。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其结构特点是:①关节囊薄而松弛。②关节囊前后两侧由胫、腓侧附副韧带、髌韧带加强。③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膝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在半屈位时可作小幅度的旋内和旋外运动。肌的辅助装置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摩擦和保护的作用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scalenefissure,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薄弱区胸腹腔之间穹窿形的扁薄阔肌收缩时穹窿下降助吸气,松弛时穹窿上升助呼气,与腹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压。名称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胸肋三角腰肋三角位置位于第12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