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建兰中学自主招生方案.doc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杭州市建兰中学自主招生方案.doc

杭州市建兰中学自主招生方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杭州市建兰中学自主招生方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民办初中招生的指导意见》,根据杭州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建兰中学,享受“轻负高质”的优质教育,招生工作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维护教育的公信力。特制定《杭州市建兰中学自主招生方案》。一、学校简介杭州市建兰中学位于杭州市中心城区上城区抚宁巷58号,地处吴山脚下,书院式校园幽静典雅,是极具影响力的一所初级中学。建兰中学创办于1995年,前身即为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百年名校——杭二中的初中部,2000年初高中分离后定名为“杭州市建兰中学”。创立至今,学校“轻负担高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建设战略得到社会广泛地认可,在杭州市百万家长评议满意学校的活动中,近三年满意率连续高达99.5%以上。学校相继获得“杭州市模范集体”、“杭州市文明学校”、“浙江省教科研百强”等数十项集体荣誉。一直以来,学校秉承“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轻负高质”的办学理念。通过多年艰苦实践和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建兰特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校本作业,打造了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教育质量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目前,随着新校舍的投入使用,学校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新校书院气息浓厚,校园环境幽静典雅,教学设施先进齐备。不仅有按照国际先进理念设计的“一大一小”教室,还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数字化高效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国际视野和媒体素养的养成。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建兰中学将继续完善充满人性化的管理,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环境,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模式,通过合理化的教学设计、多层性的课程设计和多元化的成果展示,使每位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尽情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二、招生原则(一)依法招生原则:严格遵守省、市、区义务教育招生相关文件,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政策,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二)自主招生原则:充分发挥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通过合理途径和有效方式自主挑选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学生。(三)适应性原则:考察学生素质与建兰中学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匹配程度,选拔认可建兰教育理念、了解并能主动融入建兰文化的学生。(四)发展性原则: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凸显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招生对象和条件建兰中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创新型拔尖人才。适合具备以下条件的小学毕业生就读:(1)学习习惯良好,基础知识扎实;(2)大气开放、健康睿智,综合素养高,小学阶段获得过区、市级荣誉;(3)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社会实践能力强,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并获得好评;(4)有胸怀社会、兼济天下的潜质,具备一定的领袖气质,主持过班级及校级以上社会活动。自主招生按潜力生、特长生、资源生进行选拔:(一)潜力生要求潜力生是指具有自我发展目标,在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具备后续发展潜力的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基础知识扎实,上城区学生在区毕业生学业水平等级评定为优秀,外地外区学生小学五、六年级关键科目成绩全优,思维能力强;身体素质强健,具有健身习惯,能够适应高要求的学习生活;心理素质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强,阅读面广,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二)特长生要求特长生是指在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表现优异,达到建兰中学特长生录取标准的学生。上城区学生在区毕业生学业水平等级评定为优秀,外区外地学生五六年级关键科目全优,思维能力强。(1)艺术类①获地市级中小学艺术节小学组现场比赛个人项目一、二等奖者;②获得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艺术竞赛(现场比赛)个人项目一、二、三等奖或前六名者(获奖证书上盖有相应教育行政部门的印章,不含各级艺术教育委员会);③小学五、六年级获得杭州市中小学艺术团优秀团员称号者;④艺术考级通过九、十级者。⑤艺术方面能力突出,获得专家或上城区艺术基地学校校长推荐的。(2)科技创新类①信息学编程有特长的学生;②获地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机器人)个人项目一、二等奖或全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个人项目一、二、三等奖者;③获得地市级中小学生科技节机器人竞赛小学组个人项目一、二等奖者;④获地市级中小学电脑制作及智能机器人竞赛(机器人)个人项目一、二、三等奖者;⑤获地市级中小学生科技节“三模、三电”比赛个人项目一、二、三等奖者;⑥获地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个人项目(论文、发明和技术创新)一、二等奖者(主要作者,论文一人,发明和技术创新最多三人)。⑦科技方面能力突出,获得专家或上城区科技基地学校校长推荐的。(3)体育类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