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攻击性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攻击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内隐攻击性是指人们内心中存在的攻击倾向,但并不会表现在外表行为中,却能够对个人及群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大学生是一个攻击倾向较为明显的群体,特别是内隐攻击性的表现更为突出。目前,国内研究针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情况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研究。因此,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养、抑制攻击倾向、建立正向的心理状态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问题与假设问题: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假设:1.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女性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普遍比男性大学生更低。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1)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情况。(2)探究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具体表现及其性别差异。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调查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到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得分,并进行统计分析。(2)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统计数据进行总体趋势和分布特征的分析,包括频数分布、均值、标准差等指标。(3)差异性统计分析法: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得分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四、研究预期结果1.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普遍比男性大学生更低。2.针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可以进一步探究影响内隐攻击性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水平。五、研究的局限性1.本研究仅限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大学生群体,研究结果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群。2.本研究采用的是自报式问卷调查法,存在回答不真实、误导或领会不准确等可能。3.本研究是一项横向研究,难以掌握个体内隐攻击性因素的动态变化情况。六、参考文献[1]张文勇.攻击性的理论与测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吴国华,丁世伟.大学生攻击性的类型、性别差异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2):236-238.[3]闫雨晨.大学生攻击性的性质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4]张芳.沉浸式游戏中攻击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