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10kv_变电所设计 精品.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3.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10kv_变电所设计 精品.pdf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10kv_变电所设计精品.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题目:东方广场1号楼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课程:供配电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002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3年6月23日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题目东方广场1号楼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2.原始资料2.1课题原始资料各课题的工程概况及负荷详见工程图纸资料(另附)。2.2供电条件(1)供电部门110/10kV变电所位于工程附近1.5km处,10kV母线短路电流为20kA,根据需要可提供给用户1路或2路10kV专线供电。(2)采用高供高计,要求月平均功率因数不少于0.95。不同电价负荷,计量分开。如学校用电统一执行居民电价,公共建筑执行商业照明电价、非工业动力电价,工业企业生产用电统一执行大工业电价、职工生活用电执行居民电价。(3)供电部门要求用户变电所高压计量柜在进线主开关柜之前,且第一柜为隔离柜。2.3其他资料当地最热月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为38℃,年最热月地下0.8m处最高温度平均值为25℃。当地年雷暴日数为35天。当地地质平坦,海拔高度为100m,土壤为普通粘土。3.具体任务及技术要求本次课程设计共1.5周时间,具体任务与日程安排如下:第1周周一:熟悉资料及设计任务,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变压器选择。周二:供配电系统一次接线设计,设计绘制变电所高压侧主接线图。周三: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周四: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I周五:设计绘制变电所电气平面布置图。第2周周一:短路电流计算,高低压电器及电线电缆选择计算。周二:编制设计报告正文(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电子版。周三:整理打印设计报告,交设计成果。要求根据设计任务及工程实际情况,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独立完成10kV变电所的电气设计(变电所出线部分设计分工合作完成)。设计深度应达到初步设计要求,制图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4.实物内容及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文本内容包括:1.封面;2.任务书;3.目录;4.正文;5.致谢;6.参考文献;7.附录(课程设计有关图纸)。4.1设计报告正文内容(1)工程概况与设计依据(2)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设计(3)供配电系统一次接线设计(4)变电所设计(5)短路计算与高低压电器选择(6)电线电缆选择(7)低压配电线路保护设计设计报告正文编写的一般要求是:必须阐明设计主题,突出阐述设计方案、文字精炼、计算简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变电所出线部分内容各有侧重)设计报告正文采用A4纸打印。4.2设计图纸(1)变电所高压侧电气主接线图(1张A3)(2)变电所低压侧电气主接线图(2~4张A3)(3)变电所电气平面布置图(1张A3)设计图纸绘制的一般要求是:满足设计要求,遵循制图标准,依据设计规范,比例适当、布局合理,讲究绘图质量。(变电所出线部分内容各有侧重)设计图纸采用A3图纸CAD出图。与报告正文一起装订成册。II扬州大学能动学院5.参考文献[1]翁双安主编.供配电工程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翁双安主编.供电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任元会主编.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M].3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6.完成期限任务书写于2013年6月8日,完成期限为2013年6月22日7、指导教师:于照III扬州大学能动学院目录1工程概况与设计依据.............................................................................................................11.1工程概况........................................................................................................................11.2设计依据........................................................................................................................12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