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地共建合作协议三方共建协议校地共建合作协议三方共建协议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各种协议频频出现,协议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写协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地共建合作协议三方共建协议,欢迎阅读与收藏。校地共建合作协议三方共建协议1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是由原国家示范院校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原国家骨干院校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的,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其前身是创办于1952年的太原钢铁学校和山西采矿学校,是山西最早成立的5所职业学校之一。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立足行业,服务山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服务面向,综合办学实力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是一家集铁矿开采、原煤洗选、焦炭冶炼、钢铁生产、精密铸造、精细化工、国际贸易、电商云平台、现代农业开发等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建厂10余年来,公司立足山西特有的煤、焦炭、铁矿石等资源优势,凭借国家对中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惠,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整合区域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600万吨铁、700万吨钢、700万吨材、370万吨焦的生产规模。公司将致力于打造中国中西部的大型钢铁企业。为更好的提升学院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供给支撑,发挥学院人才优势,服务企业技术技能培训,促进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型,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协商,双方达成共建晋南产业学院的共识。一、共建项目校企共建晋南产业学院(成立管理委员会,构建产业学院运行机制,开展订单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培训、技术研发、产品改进,实现产业经验和专业教育融合、社会实践与业务发展融合、产业发展与专项研究融合、人力资源与人才培养融合、品牌战略与社会形象融合。)二、共建原则晋南产业学院是由甲、乙双方共同探索的一个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遵循如下原则,培养面向钢铁企业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坚持“多元、融合、开放、共享”的共建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探索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共建原则,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三、共建目标以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发展,共建共赢为目的。整合双方以及行业最优资源,通过共同建设,晋南产业学院建立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治理体系,构建5个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创新全领域新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一批引领职业教育改革的标准体系,探索出教师系列和工程系列双向职称晋升机制,建成集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人才供给、技术技能培训、技术研发与推广、结构化团队构建、基地互设等的良性循环,使甲方的科研教学更专业化、多元化,并服务乙方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四、共建内容1、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实现多元化办学。制定晋南产业学院工作机制,组建产业学院管委会,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制度与标准,实施专业化管理;逐步建立科学合理、责任清晰、利益共享的治理体系。2、甲方紧密对接乙方在钢铁生产、现代化工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精准设置专业,校企共建乙方急需的专业群,实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持续供给。3、开展晋南产业企业学徒制人才培养,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或典型生产案例引入校园,创设真实职业环境;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重构课程体系。4、针对乙方生产过程的专业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等进行全面调研,合作开发课程标准、教学标准、专业标准、产业技术技能标准及岗位规范,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启发式、合作式、项目式教学模式。5、对符合教育部升学条件的企业员工进行成人大专、本科函授学历继续教育,联合其他本科院校培养在职研究生。6、根据乙方生产岗位特征描述,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共同制定培训标准、培训内容,实施企业生产一线相关全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工程。7、双方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建科研团队,加强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探索校企人员双向聘用,双向职称晋升,兼职兼酬制度;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设立企业奖教金和科研基金,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8、深化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探索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