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班主任师徒结对方案班主任师徒结对方案(精选3篇)班主任师徒结对方案篇1为了使新教师迅速成长,充分发挥我校教师队伍的资源优势,提高全体教师素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业务培训,尽快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特制定本“拜师结对”制度:一、指导老师与学徒的工作要求(一)指导老师工作要求1、热爱教育事业,教风严谨,工作踏实负责,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是县名师或名师培养对象、骨干教师。3、热情关心学徒的思想进步,勉励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指导老师在思想作风、师德规范上作出表率。4、指导老师主动热情无私地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对课内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经常给予具体指导;对教学业务上的疑难问题积极与学徒开展讨论,并善于挖掘学徒的长处,鼓励他们在工作中改革、创新。指导老师应指导新教师熟悉教学大纲、拟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明确教学要求和重点,从总体上把握中学教学规范。5、要言传身教,引导他们严于执教、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做到工作实、作风实、教学效果实,逐步使学徒确立起“勤恳、严谨、文明、谦逊”的教风。(二)学徒要求1、虚心学习指导老师的好思想、好经验、好作风,诚恳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督促,切忌盲目自大。新教师要虚心求教,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钻研教材,解决疑难问题,明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并要求编写好详案,教案要在指导教师认可下执行。2、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思想情况,业务进修情况,取得指导老师帮助。3、勤奋工作,积极奉献,更新教育观念,自觉教书育人。4、忠诚教育事业,认真负责,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5、积极参加本学科教改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二、师徒活动:1、师徒之间每两周开展一次业务性研讨活动。内容以听课评课为主。2、指导老师经常听徒弟上课,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3、指导老师每学期应指导徒弟制定教学计划,进行质量分析。4、指导老师每学期指导徒弟上好二节试验课,并作好听、评课记录。5、根据学科特点,指导老师对徒弟开展学生课余活动进行指导并检查活动效果。6、徒弟理论上应听一节上一节。7、徒弟将每次负责命题的测试及考核结果交指导老师审阅。8、指导老师应指导徒弟书写论文,徒弟每年中至少要有一篇论文在市级及以上发表、获奖或交流。9、徒弟每年应将拜师活动情况写入自我鉴定。10、指导老师一年后应对徒弟的思想、工作作出鉴定。班主任师徒结对方案篇2一、活动目的为了更好利用骨干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其对新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促进新教师迅速成长,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制订本方案。二、师傅教师职责做到“三带”: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带师能──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带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1、全面关心徒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加强与相关年级、班主任和学生联系,了解徒弟的日常工作情况,指导徒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2、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书刊,使徒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育理念。3、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阅教案,给予悉心指导并签注指导意见。每学期重点审阅10节备课教案。4、每月听徒弟的课不少于一节并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评课,评议优缺点,写出指导意见,学期末上交备查。切实做到“课前指点、课堂指导、课后评价”,指出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促进徒弟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5、认真审查徒弟批改作业或试卷情况是否认真,是否达到要求,讲评是否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每学期重点审查批改情况至少5次。6、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节组内或校级公开课或汇报课。指导徒弟命制学科试题1—2套。7、鼓励、指导、帮助徒弟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让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8、向徒弟教师提供各种类型的示范课,让徒弟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9、指导徒弟教师拟定教学计划、把握教学环节,特别是“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环节。10、每学期指导徒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指导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11、指导徒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每学期末对徒弟做出一次书面综合评价。三、徒弟教师职责做到“三学”:学思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本领──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学为人──遵纪守法,诚实正直。1、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和业务水平认真全面的剖析,明确提高的方向和成长途径。2、每学期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师徒结对工作、学习计划,并在开学第三周交教务处3、认真钻研教学环节,主动请求指导教师指导,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意见,对指导教师指出的不足要仔细研究,及时改进、提高;主动邀请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