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pdf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3.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质疑问难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心里想到了什么?2.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2)用“~~”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3)“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4)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标上“?”,准备交流。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一起读。)三、由表及里,读透课文1.检查交流。2.教师简介白求恩。(投影)3.什么情况下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是怎样坚守阵地的?4.“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在第几自然段,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多读几遍。5.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6.(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讨论并交流:白求恩两次答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哪句话最使人感动?为什么?7.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8.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9.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争论: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10.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11.分角色朗读。四、展开想象,读读课文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体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2.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3.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1.总结全文。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师: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老师这里有几本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出示书籍),谁愿意看,下课可以到老师这里借阅。板书设计:27手术台就是阵地当时情况怎样做的黑烟滚滚弹片纷飞镇定敏捷敌机盘旋炮弹爆炸阵地继续烧着布帘火苗扑来争分夺秒(教学反思参考1)手术台就是阵地本课讲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个小故事,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当时战争形势的严峻,对人物的描写也很细致,通过白求恩的语言、动作等,突出了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上课伊始,我就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学生选择了几个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课文的重点是2—4自然段,思考白求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动手术的?他是怎样表现的?请学生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文中写人物语言、动作等的句子,体会把人物写立体的写作方法。这样把环境和人物表现结合起来,学生很快就能准确找到文章的重点语句,并结合人物的精神品质来说,表达的比较完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有些同学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