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题活动策划构思主题,立意明确、主题鲜明,给活动定位,确立活动的方向和目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社会主流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活动的立意就离不开主流教育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定》,为校外教育活动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共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创新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成为策划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必须把握的脉搏和主线。立意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主题题目中,好的主题其思想性、目的性一目了然。例如,《我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的“我做合格小公民”这个主题,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从小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其“立意”很清楚。那么,围绕这个“立意”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彩的活动形式,达到教育活动的目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的是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活动的思想性、审美性和示范性,强化“育人”的社会责任,不断提升活动的品质和效果,是策划主题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二、策划主题教育活动应当立足于实践,应以开展户外教育活动为主开展户外教育活动,让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让他们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参与活动中得以展示和体验,从而加深理解,提高行为的自觉性。教育实践活动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有主题实践活动和无主题的实践活动。有主题实践活动,如为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开展的“我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活动;迎奥运开展的“放飞梦想迎奥运”活动;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的“争做党的好孩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思想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主要是根据重大事件和形势要求,选做主题设计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融入到一个或多个活动载体中,让孩子们在一个合适的实践过程中,经过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体验,把书本知识转化成为思想行为,并对社会或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灵得到升华,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无主题实践活动较为简单:如一般性的组织劳动、交流、娱乐等,目的在于完成某项任务。相同之处都有行为过程,不同的是一个有明确的思想主题,一个是无主题。校外教育主要是开展有主题思想内容的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是我们实现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三、主题教育活动的策划应当突出儿童为主体主题教育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当重视开发和培养儿童的兴趣,就应当给儿童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多的自主性。校外主题教育活动区别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以传授知识为主。校外主题教育活动以儿童实践体验为主,他们的参与体验是活动的主体,参与的程度,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效果和成败。因此,在设计主题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时候,要从儿童视角、儿童兴趣出发,把握儿童接受事物的规律和他们的意愿,启发他们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学会跟着社会主流思想走,学会运用知识践行体验,自主做事,自我提升。受教育的效果是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完成。因此,主题教育活动要避免成人化。四、主题教育活动策划形式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设计教育活动的形式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使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都有参加的机会。主题教育活动应当说是一项普及性活动,要减小参与活动的难度,一个主题可以多种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层面儿童的需求,如果活动形式单一,难度大标准高,就会让一些少年儿童参与受到限制,也就失去了组织教育活动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少年儿童参与到了活动中,其教育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设计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参与教育活动也是少年儿童的审美过程。活动的思想性要和趣味性结合,寓教于乐,不留教育痕迹,要给少年儿童以快乐感和美感。比如,20xx年六一儿童节,正值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不久,我们组织山东的少年儿童,开展“手拉手献爱心节日送礼物”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告诉孩子由于受灾房倒屋塌家园被毁,汶川灾区的小朋友上学遇到困难,希望山东的`小朋友能给灾区的小朋友以帮助,启发孩子的道德情感。山东的小朋友除了为灾区小朋友赠送了书包、文具、图书等节日礼物,还写了一封信放在书包里。写这封信是引导他们学会在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后去思考问题,审视自己的行为,表达思想感情,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感受大爱的美好和助人为乐的愉悦。引导他们通过参与活动,得到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逐步学会鉴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社会反对的,什么是社会提倡的;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完成自我教育和提升的过程。积极向上具有美感的思想教育活动,就是让少年儿童学会审美,积累思想和行为美德,从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