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电影《八佰》观后感(多篇).docx

电影《八佰》观后感(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影《八佰》观后感(多篇)前言:电影《八佰》观后感(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八佰》观后感篇一段老师在暑假期间,组织全班观看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电影《八佰》。八佰,为什么是数字命名呢,我带着满满的疑问。看完电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感觉特别震撼!电影主要讲的是1937年松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4昼夜,为壮声势,四百二十人对外号称八百人,于是有了片名的由来。一边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对面是孤军奋战,奋勇杀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对比,也造就了一场被围观的战争。我仿佛已经听到耳边子弹嗖嗖飞过,头顶上空飞机轰炸,体会在战场上孤立无援,无处可逃的危险境地。我的心里隐隐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我最喜欢王千源扮演的羊拐,他抽最后一根烟的时候,展现了战士们誓死一战的决心,我不由感叹战士们的无畏!电影中很多人前后态度的变化,端午,从一次次费尽心机地逃跑,到后来的战死杀敌;老铁,从一开始无论别人如何辱骂逼迫,贪生怕死的怂包,到最后一瘸一拐,唱着戏保卫国旗到最后一刻;蓉姐从一开始大隐于市,到捐出国民党旗,最后直接把存放的吗啡拿出来救人。影片《八佰》,让我们铭记历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我们身边每个人做起!电影《八佰》观后感篇二上周六公司组织一起去看了《八佰》,算是第一次去团建。我看了豆瓣评分,又是2D的抱着去吃点爆米花的心态一起去了。电影播前,老总上去说了几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1、这电影的主人公是他老家的,故事真实,很值得骄傲;现在不去要你去打仗,我们也要团结好好工作,拼命赚钱。虽然有点打鸡血,本心还是很好,虽是小福利,乘以个五百也是比数目。这里想评价老总,毕竟我也没有他那资本和眼见。来一起想说说电影吧。看完就去豆瓣打了三星的分。前面部分我都顾着嘴,人物关系没有理清楚。(后来才知道没有主角)色调一暗脸盲症也就犯了,还是很惊讶魏晨、郑凯等流量小生在里面。有几个点很是触动我,还是没有落泪(吃太多苦了麻木了~)比如说小湖北和另外一个小男孩(不记得名字了)在乱战中看见白马的那时,被子弹击中的那一刻。前一秒孩童气息,白马代表希望,下一秒就没了,强烈的对比。电影里有很多对比,比如说:江边两岸的生活,日军的黑马谢团长的白马,老算盘前后的心理变化等。看着很是压抑,直到电影结束硬是没有爆发我的情绪。电影高潮鄙人暂且认为是,晚上最后四百多人冲上桥的那段。像是放着0.5倍速在跑,好多升格镜头,有点视觉疲劳还是一个角度的那种。江对岸伸出手想要营救士兵,为啥就剩个手呢?过于戏剧化了吧,可能因为他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导演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又或许我感受不了当时的人心的想法?还有暗寓的白马,有点像在做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可能我喜欢用小事情来表达大道理的那种,不喜欢喊口号,空虚的表达手法。又去看了,管虎拍摄《八佰》的纪录片,历时二百三十天拍摄,《八佰》剧组终于顺利杀青。为了打造出真实场景,剧组斥资建立占地200亩的实景建筑,此外还人工开凿了一条新苏州河。为了呈现出最佳照明效果,仅照明弹就消耗300颗,还有300多公斤烟油和近5吨的旧报纸,仅仅是场景设置便足以震撼,光看数字便不难想象电影的鸿篇巨制。广电应该是很支持的,可以作为教育片去给下一代观影,也值得。无论是《战狼》还是《八佰》,道理都一个。爱我中华。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篇三这部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默默的离开,这样的场景绝无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泪。值得肯定的这是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以历史为框架进行改编,刻画出在抗日时期军人民众的真实写照。我觉得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就是在大家观影结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历史。让我心生惭愧对这段历史知识的空白,这部影片是我重拾历史认知的契机。的确这样历史应该被人记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应被人铭记。而“他们”的出现就是群像而非个人,“他们”没有决策的权利,或许姓名都没能载入历史,拼死战场,为抗日战争做最后的牺牲。《八佰》全篇的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展现,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也反映着当时各种类型各种群体各种不同的内心活动。更是以一条河作为天堂和地狱的讽刺,在战争年代大多数民众由麻木转变为全民抗日的内心转变。这部影片中你记住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场有多个事件不断地有层次的烘托宣扬爱国情怀。整部影片的故事流畅性很细腻同时也很悲壮。电影的观感带入性很强,仿佛就在经历着这场殊死搏斗。“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中华民抵御外侮民族气节未曾改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无论大家以何种角度去解读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