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fa****楠吖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docx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1.教学实录1.1联系实际,提取素材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大家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生答略]师:老师也调查了几份材料。课件显示下图:师:这些小数,有些末尾没有0,有些末尾有0,如:南沙群岛海面浪高2.0米,2.0米就是几米?[生答后,教师板书:2.0=2]师:买橡皮和铅笔盒应各付多少钱?还可以写作多少元?[生答后,教师板书:0.60=0.6、10.50=10.5]师:刘伟娜的身高和扣球高度还可以写作多少米?[生答后,教师板书:1.90=1.9,3.00=3]1.2引导启发,提出猜想师: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能发现小数有什么样的规律吗?请你大胆进行猜想![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哪个小组的代表愿意来谈谈你们的看法?小组1:小数末尾带0的,可以省略。小组2: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都一样。……师:大家讨论一下,拿出一个统一意见好吗?生: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板书学生的猜想]1.3验证猜想,形成结论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是否对所有的小数都适用?还需要用更多的小数来验证。根据你们的猜想,你能举出一些你认为是相等的小数吗?生:0.8和0.80、0.4和0.400……师:它们的大小是不是真的相等?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见材料a、b]来验证一下。[小组合作验证]材料材料b师:谁愿意来说说你验证的结果?生1:我们先在这个正方形上涂一竖行(图略),表示0.1,在右面的正方形上涂10个小格(图略),表示0.10,它们的阴影部分都是一竖行,一样大,所以0.1=0.10。[其余学生的验证略]。揭示课题,指导学生看书,对比并修正结论。1.4应用性质化简、改写1.4.1小数的化??(1)教师拿出用折叠卡片做的小数0.600,问:你能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小数吗?[生答略]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卡片拉出0.6000000…00[约有1.5米长],问:大小变了吗?[学生非常惊奇和振奋地说:没变!]如果它末尾的0像神舟六号那样绕地球转77圈,它的大小变吗?[学生异口同声:不变!]也就是说与0.600大小相等的小数有多少个?在这无数个小数中,最简单的是哪一个?[生答后教师揭示:0.600写成0.6,就叫化简。](2)[屏幕出示]0.5000、13.040、10.00等数让学生独立化简。1.4.2小数的改写(1)学生尝试把6.07、5.60000、5、1.023改写成两位小数。[最后一个数是反例,想进一步强化和突出“末尾”的0](2)学生独立完成后,同位互相检查,并交流自己的想法。1.5学习回顾与小结师:想一想,我们学习小数的性质经历了哪些过程?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回答和教师总结略]1.6综合练习,巩固应用(1)你能只动三笔使7=70=700=7000相等吗?(2)按要求写小数。①所有的0都能去掉。②所有的0都不能去掉。③有的0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2.反思和改进(1)学生在学习小数的意义的时候,已经对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环节1.1虽然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了学生旧的知识经验,但却似乎是以前调查的机械重复,而且对学生而言,似乎少有挑战和研究的必要价值。在提取素材的过程中,学生又是在一问一答中,被动地提取“小数末尾有0的数据信息”。那么,到底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既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主动地提炼出研究材料,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呢?改进:让学生在课前直接调查生活中末尾有0的小数,弄清它表示的具体数量,探讨它用别的小数怎么表示,并利用调查的数据尝试发现、猜想小数存在的一些规律,记下自己的问题。在再次的试教中,学生踊跃地交流自己的调查成果,很快形成了大量探索小数性质的素材(如:0.60元=0.6元等)。大多数同学都发现了“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大小都一样”这一规律,并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既然0.60元=0.6元,写成0.6元不是更简便吗,为什么商店还标成0.60元?”课前活动直接就把学生引入了对“小数为什么存在这种规律”的探索活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直是活动的主角,人人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调查和发现,教师几乎插不上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教学“小数的性质”的核心任务和难点是引导学生探讨和理解: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而不是让学生发现这个规律。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课前活动自主发现了小数这个特性,恰好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年会上的教学却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