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doc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M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doc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时作业(十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天津河东一模)北京时间2017年11月25日下午5点30分,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大量黑色火山灰喷发到1500米高空。下图为巴厘岛位置示意图及阿贡火山喷发图。据此完成下题。1.下列关于阿贡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B.在板块的张裂区,地壳深处的岩浆活动引起火山喷发C.当地地震多发,因地震引发了此次火山喷发D.火山口附近形成了厚厚的花岗岩A[阿贡火山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则A正确;在板块的碰撞挤压区,是消亡边界,则B错误;阿贡火山是一座活火山,是岩浆活动引起此次火山喷发的,则C错误;火山口附近形成的是玄武岩,花岗岩是侵入岩,则D错误。](2019·江西阶段性检测)“磬吉”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世界自然遗产——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以如针尖状耸立刺向天空的石林著称于世。读图,完成2~4题。2.“磬吉”属于()A.河流堆积地貌B.花岗岩地貌C.喀斯特地貌D.火山地貌3.组成“磬吉”的物质是几百万年前珊瑚和海藻的化石。据此判断“磬吉”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B.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地壳下沉—雨水侵蚀C.地壳下沉—雨水侵蚀—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D.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4.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的代表植被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热带草原D.热带雨林2.C3.A4.C[第2题,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磬吉”呈现峰林、峰丛的特征,主要是受雨水侵蚀和溶蚀的作用形成的,因此“磬吉”属于喀斯特地貌。第3题,根据图示材料可知,组成“磬吉”的物质是几百万年前珊瑚和海藻的化石,由此判断“磬吉”的形成经历了地壳的下沉、珊瑚和海藻化石堆积、地壳抬升、雨水侵蚀等过程。第4题,从图中可知,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因此代表植被为热带草原。](2018·湖北宜昌二模)和田玉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再经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岩石露出地表,经风化、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石与玉则分离,这便形成鹅卵石状的籽料。据此回答5~6题。5.籽料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作用C.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侵入—外力作用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6.根据材料和图片信息,图中寻找籽料的最佳地段是()A.①B.②C.③D.④5.B6.C[第5题,由材料可知:首先由白云岩变质形成大理岩;然后大理岩被岩浆侵入,且被包入岩浆中形成新岩石;“岩石露出地表”说明有地壳上升运动过程;最后经外力作用玉、石分离形成籽料。第6题,由“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可知,籽料应位于河流落差由大变小的位置,图中③刚好位于出山口而符合条件。](2019·山东泰安一模)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7~8题。7.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D.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8.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7.D8.A[第7题,图示6月21~26日,东坡风蚀深度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东坡由风积作用变为风蚀作用;同时西坡风蚀深度由负值变为正值,说明西坡由风蚀作用变为风积作用。又因“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则说明这期间风向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第8题,图示6月5~21日,沙丘东坡风蚀深度为正值、西坡风蚀深度为负值,说明东坡为风积作用、西坡为风蚀作用;则该时间段内盛行西风,则沙丘向东移动。](2018·广东佛山二模)干热岩是温度高于200℃、埋深在地下3~10千米处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A.①、乙B.②、丙C.③、沉积岩D.④、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