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5课教案7班083号杨帆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成长》教学对象:零基础高一学生,12人,已学过《成长》前四课。教学内容:《成长》第5课step1B&C生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伯伯叔叔舅舅姑姑阿姨语言点:1)这是你爸爸吗?对,这是我爸爸。2)那是你妈妈吗?不是,那是我阿姨。教学重点:家庭成员和主要亲戚的汉语称谓。教学难点:教学生学会用中文称呼爸爸妈妈和亲戚。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11个亲戚称谓词,能画出自己的familytree并用中文标注每个人的称谓,完成对话练习,正确率在90%以上。教学原则:参与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教学方法:图片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具:PPT课件、词卡11张、照片13张(12名学生各一张+老师1张。学生的全家福照片是上次课布置的作业,要求每个人回家拍一张全家福照片或者画一幅心中的全家福图片带过来,并在之前把电子版发给老师)。课时安排:40分钟/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教学说明组织教学和复习(3分钟)提前在黑板上板书所有新词。拍手引起学生注意,示意学生安静,师生互相问好。老师问“你是美国人吗?”学生答“对,我是美国人”或“不是,我是英国人”。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全家福照片,老师指照片上的父亲母亲,问“这是谁”,学生回答“这是我父亲”。让全班一起说“这是我父亲”。老师追问“这是你父亲吗?”,学生回答“对,这是我父亲。”1.为之后的教学节省时间。2.让学生进入上课的状态。3.复习“吗”问句和回答“对/不是”,为新课作铺垫。4.复习上节课内容,新课引入(2分钟)PPT上放老师的全家福,老师指着父亲说“这是我父亲”,再指父亲,说“这是我爸爸。”PPT上出现“父亲=爸爸”的字样,新课引入。由“父亲”引入“爸爸”。生词和句型的讲解与操练(23分钟)由全家福照片引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姑姑”等7个新词,教读。老师指着学生手里的全家福,问“这是谁?”,学生回答“这是我父亲/爸爸”,老师再追问“这是你爸爸吗?”学生答“对,这是我爸爸。”几轮之后,老师指着照片上别的人问“这是你爸爸吗?”学生答“不是,这是我叔叔。”老师指PPT上学生的全家福问“那是你爸爸吗?”学生答“不是,那是我叔叔。”再由全家福照片引入“外公”“外婆”“舅舅”“姨妈”等4个新词,教读。1.用学生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学生很熟悉,能很快明白各个亲戚称谓的意思;而且学生会很开心、活跃。2.操练“这是……吗”问答句。3.操练“那是……吗”问答句。课堂游戏(穿插在生词讲解中,10分钟)全班分成两组,每组6人。形成竞争机制,赢的小组发sticker。抢答。对着黑板上的板书,老师问“爸爸的爸爸是谁?”学生举手抢答“爷爷”,谁快谁赢,谁对谁赢。再问“妈妈的妈妈是谁?”等,以此类推。让学生画一个familytree,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并用中文向大家介绍“这是我爸爸,他42岁,他的生日是3月5号。这是我妈妈,她……”在纸上画图的学生两人一组相互介绍。每两人一组,交换全家幅照片,A:“这是你爸爸吗?”B:“对,这是我爸爸”/“不是,这是我叔叔。”1.巩固称谓之间的关系。用抢答的方式调动积极性。2.进一步操练新课生词和句型,并复习了以前学的年龄和生日的表达。3.进一步操练新课生词和句型,相当于总结新课。布置作业(2分钟)小作文介绍我的一个家庭成员或亲戚,如“我的爸爸”,包括姓名、国籍、年龄、生日等,字数不限。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的有关人物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