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期末考试备考计划期末考试备考计划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期末考试备考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期末考试备考计划1学习状况分析。优势:日常基本功比较扎实,学生接收能力强,参与能力强。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劣势:1、学生之间差异越来越大。从平时的一课一测和单元测试来看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相差较大。基础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基本不需要复习,只需要简单进行知识整合就可以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而较差的学生基础知识欠缺严重,无法面对知识整合。2、数学计算能力普遍存在问题。这个学期结束后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计算都学完了,混在一起难度加大,既需要计算方法,又需要计算准确性,需要大量训练。3、语文素养问题暴露。母语的学习需要语感,但是阅读量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缺少语感。语文积累不足不好弥补。阅读能力差异太大,答题方法习惯需要规范。具体复习方案语文第一阶段:单元复习1、回读课文,背诵需要背诵章节。独学后小对子互相过关。2、基础知识过关。词语盘点、日记月累内容独立复习,上板抽考。3、整理课文重点,记笔记。4、单元检测。每个单元2到3课时,每天一单元7天完成。第二阶段:综合复习1、基础知识分类(1)字音:平舌音,翘舌音,易读错。用选择正确读音方式整理。每个同学整理10个,班级统一汇总。(2)多音字、形近字:每个人每项5组,精选汇总。(3)近义词和反义词:要求同上。(4)四字词语:自主整理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为主,课文中出现的为辅。(5)句子:缩句、扩句、反问与陈述句互化,第三人称转述、修改病句……每人搜集3句,展示交流,总结规律。计划2――3天4到5课时完成。2、综合测评第三阶段:针对提升1、阅读方法:抓文章主旨是关键,仔细阅读理清思路。2、重点作文范文欣赏,仿写。3、历年期末测试卷突破。计划5――7天。数学第一阶段:各个击破整合知识点,专项训练,各个击破。1、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2、分数、百分数混合运算3、含有分数和百分数的解方程4、化简比和求比值5、分数、除法、比的关系的运用6、按比分配7、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8、圆的周长和面积9、圆环面积和半圆周长面积10、组合图形11、位置与方向12、统计图13、数与形复习流程:1、典型题研究师准备典型题,独立试做,交流展示,总结方法。2、模仿出题仿照典型题独立出题,独立思考,知识内化。3、题型拓展老师准备一组题,有能力学生准备一组。4、专项检测计划20课时完成,大约6――7天。第二阶段:教材过关1、书上题再现再练2、过关考评计划3天时间完成。第三阶段:综合训练1、综合试卷考评2、查缺补漏3、总结提升计划大约5天左右。三个阶段复习同时计算训练每天坚持。管理措施1、严格检查独学成果,簇长互查,老师抽差,对于不能按时完成复习任务的及时微信群通报。2、重建竞争小对子,每次测试成绩竞争积分,赢的积2分,输的不计分,打平各积1分,每三天统计一次轮输赢,赢的物质奖励,输的`罚写一篇500字的学习情况分析。3、成立帮扶小分队,招募辅导老师10名,一对一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每次测试后辅导其改错题,再出相同类型题练习。4、当日事当日毕,学习任务和错题坚决不过夜。必要时请家长配合。5、因病缺课的同学返校后及时补课,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总体规划大致就这样了,老师把控大局方向,学生各自努力向前奔跑,慢的等一等,停下的推一把,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进步。我们复习的终点不是期末考试,而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铸造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品行是老师追求的理想。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充实紧张的生活。期末考试备考计划2为期末联考考出好成绩,高二地理备课组老师经过多次会议讨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特制定出如下复习备考计划:1.12月23日停止新课教学,全力复习备考。2.编制必修三复习提纲(已经发放给学生);精练精讲去年联考地理卷(已完成);命制3套必修三单元卷(已经完成精练精讲1套,本周末发放第2套试卷,元旦假期发放第3套试卷);元月份继续命制两套综合卷进行精讲精练。3.精心打造1月4-5号的期末适应性考试卷和下周的第四次强化训练卷,这两套综合卷突出高频考点和重点,做到知识点全覆盖,难易适中。4.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进行知识点的'系统复习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5.加强后进生的补缺工作,一方面抽查提纲背诵情况,另一方面是对典型知识点及习题进行再训练。6.在试卷讲解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审题及规范答题技巧的指导与训练。期末考试备考计划3一、指导思想: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结合班级学生及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